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网|省人大|省政协

武汉拒绝黑色GDP 创新“两型”建设

2013年08月14日 字体:【   

  自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湖北省前行的新航标。

  五年来,武汉城市圈的GDP增长了1.5倍、城镇城镇化率提高11.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3.3个百分点。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武汉,更是在这方面敢当人前。

  湖北省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武汉要在改革试验中勇当先锋,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主动作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切实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为发展,拒绝黑色“GDP”

  湖北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武汉是一个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在武汉的GDP中占比48.2%,而消耗的能源却占65%。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武汉,而今年,整个7月上旬,武汉空气均为优良,空气质量达到“森林空气”的标准,创今年最佳纪录。

  这无疑是武汉这几年奋斗“两型”社会的结果,不仅工业要发展,能耗也要降低。尽管前路看上去万分艰难,但是武汉市政府不畏艰难。开辟新路,用“两型”完成自我革命,还成功站在冲击国家中心城市的最前列。

  2011年,一项总投资60亿元,但年消耗高达21吨标准煤的项目预备打入2000万元的土地预付款时,武汉市决定拒绝该项目。有大项目入驻,那么可以拉动GDP上涨,可谓是非常好的“政绩”,也是一种常规的发展路线,很多政府都选择的方式。然而,武汉市政府说,我们拒绝黑色GDP,固然发展是城市的最终目的,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能源为代价。

  项目的节能评估,在武汉并不是一个走形式的场面活,而是切切实实的真考究。武汉是全省率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城市,从源头控制能源浪费。节能评估与环境评估、土地预审一样,作为项目立项和核准的前置条件,拥有“一票否决权”。2010年至去年,武汉18个项目由于能耗超标未通过首次节能评审。

  据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今,武汉市单位GDP能耗由1.26吨标煤/万元下降为0.82吨标煤/万元,可谓效果明显。产业升级与资源节约并举,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武汉城市圈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路径。

  要发展,也要碧水蓝天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武汉市内共有166个湖泊湿地。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然而,在武汉不断地发展进程中,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城区内计38个湖泊受到大面积污染。东湖、沙湖等一批湖泊成为了劣五类,变质发臭。

  不仅如此,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工业项目不断的冲击,圈湖、占湖、填湖乱象屡见不鲜,今年7月武汉的水渍也是由此而来。为了好好建设“两型”社会,做好水文章,是检验两型社会实践的最为直观的标准。

  为了治理武汉湖泊问题,武汉市政府陆陆续续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湖泊执法巡查制度》、《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等20多个关于湖泊保护和治理的地方法规。从2007年至今,武汉市劣五类湖泊从36个减少到16个,武汉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全面截污。

  建设“两型”社会,共护碧水蓝天。武汉在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在建设“两型”社会路上,他们的付出与努力。

  谋发展,多方联动创新改革

  如何好好建设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可谓是群策群力,从中学生到博士生,从孩子到老人。

  两型生活,绿色消费,在荆楚大地上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也越来越成为一件时尚的事情。在城市,购物自备环保袋,在外就餐不浪费,出行骑公共自行车等等小事,渐渐的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对此,武汉市率先设立了 “呵护江城——环境调查小额基金”,这一举动将社会公众参与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力求发展“两型”社会,并为此不懈努力,其中共谋改革新局,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不容忽视。在武汉,一大批的光电子、医药、环保等优势产业,60多个工业项目,积极谋求与兄弟城市企业、行业开展互动,打破地域界限和传统思维模式,在区外开花结果,实现双赢。

  据数据显示,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销售从2007年的45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181亿元,应城化工产业集群销售从2007年的 63亿元增长为2012年的261亿元。截至2012年,在武汉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企业达到150家。武汉向圈内城市转移项目1281个,投资总额 964亿元。

  九市携手,一起打造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发展的最终结果

  为什么要建设“两型”社会?在湖北决策眼里,这是一个重工业省份发展的重大机遇。

  五年来,湖北省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龙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这是高度政治责任感的体现,是自我加压、追求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可贵实践。

  湖北地处中部,发展不够是个突出问题。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机遇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众多传统工业项目纷纷向湖北放出落地信号,这对渴望加快发展的湖北来说,无疑十分难得。如果走传统发展老路,承接其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时或许会发展得更快。

  然而,从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湖北主动自我加压,以武汉城市圈为载体,申报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获得国家批准,使“两型”成为引领湖北科学发展的新引擎。紧接着,又将“两型”试验效应向全省拓展。在鄂西恩施等地交通日益改善后,不走传统发展老路,而是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致力打造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圈。

  建设美丽中国,开辟绿色路径。“两型”社会建设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绿色新路。荆楚人民必将以更好更快地推进科学发展一步到位的“湖北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更大的“湖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