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网|省人大|省政协

对湘江洞庭湖综合治理的思考

2013年08月12日 字体:【   

  湘江被称湖南之“动脉”,洞庭湖有“长江之肾”的美誉。在长沙湘江航电枢纽(以下简称枢纽)蓄水之际,加强下游同治、推进“肾”、“脉”同治,综合治理湘江黄金水道、江湖生态和枢纽上下游水资源环境,深挖矮围洞庭湖,切实保护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实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连续拦截

  为何难解水资源危机

  实践证明,“水泛不好过日子,无水不能过日子”。为了“既要防水深、更要防火热”,我们又在湘江实施了第八梯级“株洲航电枢纽”和第九梯级“长沙航电枢纽”建设。可是,自株洲枢纽建设实施后,长沙湘江最低枯水位发生年份从未间断,长沙缺水危机似乎没有根本好转。

  那么,为何在湘江连续拦截建设枢纽,却难解水资源危机呢?笔者通过长期调研认为,主因有三:其一,是需“乳”量剧增。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湘江母亲河沿线现有几千万人口和几十万家大小企业,超载集聚于“母体”之上,造成严重缺“乳”。其二,是损“乳”量加大。城市人口和工业膨胀,造成高排放,导致高温与污染,湿度锐减,蒸发量加大,加剧了水资源的枯竭。其三,是产“乳”量减少。由于城市空气干燥等因素,造成一般水(冷)气流绕城而过,致使降水几率大大减少。还因经济竞争,人为把“山泡在水里”、把“河藏在坝里”、把“湖晒在坪里”,也导致了水资源紧张的恶性循环。

  明年,“长沙航电枢纽”的蓄水位,可比历年枯水位高7米左右。这样,可大大缓解长沙水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也会给相关方面带来明显效益。但是,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枢纽蓄水的“利”与“弊”,并积极应对,才能趋利避害。

  枢纽上下游江湖同治

  刻不容缓

  为确保湘江水利设施建设在长沙和沿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着力扩大水资源的受益面,切实减少枢纽下游的危害,我们应该对邻近地区和洞庭湖的调蓄、防洪、排涝、供排水、河航道以及水生态保护等进行同步综合治理。其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合理调度水资源。对株洲、长沙枢纽及枢纽间各水库,严格实行整体规范调度,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长沙湘江枢纽蓄水量约7亿立方米。由于大汛期调洪库容减少,将加大下游的泄洪和防洪压力,必须加强下游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建设。

  二是扩增下游地区蓄水容量。要加大对下游粮食主产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节水灌溉渠系、山塘、湖泊清污、扩容、调蓄、抗旱工程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消除“雨来水成灾、雨过湖底浅”的状况,达到“下雨蓄满塘、雨后心不慌”的成效。

  三是整治上下游污水。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根治雨水、污水“同管共渠、同流合污”现状,抓好上下游雨水、污水分流分治,切实做到将污水、废水净化处理后再排入湘江。要提早控制城市人口、工业规模,以防生计无‘源’的后果与灾难。严禁所谓以买“排污权”为由和对接产业转移为名,把省内外甚至国外的污染企业引入湘江和洞庭湖水域。

  四是抢救湘江“黄金水道”。按照下游各港口的通航标准,做到疏浚和导治并举,控制和调整好湘江水道,切实改善河、航道环境。严控河、航道砂石采挖数量、深度、时间和范围,确保下游河、航道行洪和通航安全。

  五是深挖矮围洞庭湖。我们现在所说的矮围洞庭湖,突出一个“矮”字,与原来的围湖造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实,我们只有深挖矮围洞庭湖蓄水,才能真正解决长沙枢纽下游和洞庭湖水资源危机。也只有这样,湖南综合治水才有自主权。具体做法是,选择洞庭湖适宜片区分级深挖矮围,可蓄水50至100亿立方米,能按照生态、河势、湖势、时令,进行控制调蓄,既可达到“以湖救湖,以湖保江、保生态、保航运、保经济、保民生”的巨大成效,也有利于长江水系和生态保护。

  六是加强行政和法律管理力度。应考虑尽早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行统一的领导与决策、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经营。要完善洞庭湖管理条例,出台有关保护洞庭湖的完整、有效、可行的法规,确保洞庭湖管理的良性运行。

  (作者系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水利专家、全国抗洪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