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政府网|省人大|省政协

湘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2013年08月23日 字体:【   

  盛夏的夜晚,华灯初上,晚风徐徐,湘潭河东沿江风光带,成为众多市民纳凉避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几年前的湘江岸边,还是林立烟囱以及成片的棚户区。

  每天早晨上班,途经潭九路口时,市民李灿都会忍不住看看天。他说,这片天空蓝得非常纯粹,点缀着朵朵白云,总给他一种特纯净的美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他希望这样的蓝天白云能够处处可见,天天可见。

  而对在湘潭县县城生活了近50年的王翠云老人来说,外出锻炼、会友是退休生活的主题。她说,自己几乎天天坐公交。以往的公交车总拖着一个 “黑尾巴”。在站台候车,前面的公交一启动,不仅噪音大,而且留下的尾气总让她有种难以呼吸的感觉。去年,县城32台环保节能公交车上线,车内有空调,干净又舒适,这让外出时的她舒心极了。

  ……

  一点一滴,积小流成江海。这是湘潭这座城市给人最直接的变化感受,而这背后却是湘潭致力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用“两型”理念引导和助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民生改善的强大力量。

  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曾说:“‘两型’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目标,随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它必将引起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变。”湘潭市委、市政府深谙其中的含意,明白“两型社会”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

  纵观近五年的湘潭,不难发现,我们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与之同样重要的是,“两型”理念正在湘潭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湘潭的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在发生。

  观念一转天地宽。“两型”理念引发全市上下观念变革,指引湘潭发展方式之变——

  每一个从长沙经芙蓉大道进入湘潭的人,在昭山示范区地界总能看到一块块标牌。与常见的标语口号不同,这里的标牌标有“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等。这让许多人感到惊奇,为什么在湘潭的示范区里还会有“禁开区”、“限开区”呢?

  其实,很多了解长株潭一体化历史进程的人们都知道,最初曾多次酝酿将昭山开发成工业园。然而,2012年2月出炉的《昭山易家湾片区总体规划》最终将昭山定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89%的面积禁止和限制开发。决策者要将这个城市群独一无二的生态“绿心”建成长株潭的“公共客厅”。

  生态“绿心”和工业园,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这是发展理念的全面更新,是湘潭践行低碳、绿色“两型”理念的生动示范。

  从此,设立“绿心”成为湘潭乃至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发展史上最给力的一笔。

  湘潭是“一五”期间国家布局的重化工基地,工业、化工、冶金支撑着经济的大厦。但产能落后、污染严重、能耗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湘潭市委、市政府有关人士如此表示。

  绿色、低碳,必须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竹埠港,曾经是全国四大精细化工基地之一。由于长期的化工生产,致使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该区域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湘江、土壤和地下水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成为湘潭市及湘江下游人民群众安全饮水的隐患,为全省环境污染重灾区之一。

  “退二进三”(即退出第二产业、推进第三产业)成为加快该地区发展的治本之策。市委、市政府坚决“关停26家园区化工企业,还竹埠港一片青山绿水”。区内企业纷纷表示,“退二进三”策略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应积极响应支持。几经交流,几番碰撞,大家都想明白了,“两型”不是说不要发展,更不能停下来搞“两型”;发展不以青山绿水为代价,才是真正的发展。目前,这个重污染化工园正逐渐成为湘潭的历史。

  “拥有永恒的生态,才是真正的美丽。”在昭山示范区,这是园区负责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成立3年多来,昭山示范区严格执行“退一提二进三”的产业规划,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绝不许任何投资商“越雷池一步”。在建设过程中,所有项目严格执行“山不推、水不填、树不砍”的“三不”政策,宁要绿水青山,不要带毒、黑色的GDP。有数据统计,昭山现已拒绝200多家不合生态规划的企业进入。

  湘潭正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两型”理念,而“两型”理念又引领、助推着这座城市发展方式的升华和蝶变。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两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两型”理念深刻影响着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湘潭生产方式之变——

  九华纸业,在九华经开区产业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第一个入园的企业,也是第一个主动退出的企业。

  随着九华纸业烟囱轰然倒下的一声巨响,它完全退出了九华的产业发展舞台。与此同时,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集群如春日里的茵茵绿草,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的发展形势下,入园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促使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更加注重环保,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九华经开区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如是说。

  现在的九华,已经成为湘潭最大的新兴工业聚集区。这样的工业体系,无疑是湘潭“转方式、促转型”的缩影。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用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板”、促“两型”,在湘潭,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风生水起。“两型”理念已经深深印刻在湘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程中。

  与此同时,“‘两型’产业并不等于都是新兴产业,建‘两型’也不等于另起炉灶。传统产业经过‘两型’化改造也能升级为‘两型’产业。”湘潭市两型办负责人说道。

  湘钢,湘潭传统工业的一个标志性企业。但钢铁工业是能耗型工业,也是高污染型企业。怎样打造绿色生态的“两型”钢铁企业,成为摆在湘钢面前的一道必须越过的坎。

  “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这是湘钢人发自心底的“两型”渴望。5年多时间,湘钢投入45亿元,实现了对钢渣、铁渣中铁资源的全回收利用;实现了含铁尘泥的全回收利用。2012年,湘钢污水排放总量相对于2008年减少了一半以上,主要环保指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如今的湘钢厂区,茵茵绿草令人惬意。湘钢用“两型”的理念,技术创新的手段,实现了自己的“蓝天碧水”的梦想,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绿色湘钢”。

  “两型”是约束,同时也对创新产生着强烈的倒逼作用。

  技术创新联盟,这是一个很时尚的词汇,同时也是湘潭转变生产方式、推进技术创新的全新载体。目前,湘潭市已经成功组建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矿山装备制造、湘莲产业四大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挑战,通过技术链的构建支撑产业链的发展。

  以风电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目前成员已经扩大到16家,整个风电产业已由2009年的单个风电机组生产发展为配套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2年联盟内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这是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抱团发展的丰厚回报。

  截至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8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达11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8%。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一系列闪光的招牌,鼓舞和推动着湘潭这座城市依托更高的科技平台,向更“两型”的生产模式迈进。

  “两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两型”建设就是要把发展愿景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美好生活。“两型”带来湘潭人生活之变——

  “两型”,这个词语乍听起来,好像与老百姓离得很远。在“两型社会”建设之初,大多数人对这个词语还有些模糊。

  《亲亲大自然》、《我的地球母亲》、《绿色自然两型家园》等小学生“两型社会”教育读本,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第一套适合小学各年级学习阅读的教材,率先在湘潭发行。“两型”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思路理念,让“两型”这个词语在孩子们中间逐渐清晰起来,以此教育了一个学生,带动了一个家庭,影响了整个社会。湘潭“两型”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推进模式不仅引起中央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且已经成为全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关于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市委书记陈三新曾说:“让湘潭的天空阳光灿烂,让老百姓的心中幸福洋溢……一句话,就是要把发展愿景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美好生活。”领导者们无不明白,建设“两型社会”必须最广范围、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要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到放心食品、生活在优美环境中,这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夏夜凉风习习,九华经开区杉山社区人工湖广场,《草原情歌》、《最炫民族风》等一首首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歌曲响起,100多位社区居民伴着音乐摇摆身体,跳着精心编排的广场舞,动作划一,场面和谐,幸福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碧净的湖水、美丽的喷泉、整洁蜿蜒的小路……漫步在湘潭湖湘公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好不惬意。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湘潭放弃可观的商业效益,将中心城区115.35亩商业用地调为公益用地,用来扩建湘潭最大的公园——湖湘公园。这不仅是湘潭经营和管理城市理念的一次大转变,更是湘潭领导者们建设美丽湘潭、幸福湘潭的一个剪影。

  “发展的成果要更多地体现在老百姓的实惠上,这是民本政府的职责所系。”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说。

  “两型”建设不是为了“两型”,而是为了人,要把“两型”与改善民生对接起来,这是湘潭的决策者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两型”阳光温暖着民生,一组组数据诠释着“两型社会”建设惠民生的生动实践。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16元,分别增长14.2%和19.1%;水功能水质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要求;完成农村清洁示范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3%。全市减排治污工作取得新成效,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排放量分别削减2.8%、2.2%、5.2%、0.5%、5.2%;汞、镉等六种因子排放削减量可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两型”建设,改变着湘潭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影响着湘潭的未来。可以相信,经过“两型社会”第二阶段的发展,湘潭一定会在地理空间上再造一个湘潭城,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湘潭市,在民生发展上再造一个新的湘潭高度。

  湘潭,正在蝶变,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