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湖湘文化的国际表达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2012-11-06来源:湖南日报字体:[ ]

  近年来,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和平友好的形象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一些机制体制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到底要让什么样的文化“走出去”?如何创新“走出去”的形式和渠道,让世界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进而了解湖南?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湖南文化资源丰富,表演类的杂技、歌舞、昆曲、花鼓戏、湘剧、木偶戏等,展览类的文物、工艺美术、湘绣及其它非遗项目,文化产品中的菊花石、动漫作品等,都曾走出国门。记者从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了解到,2009年至2010年,我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共计289批2488人次,其中出访82批955人次,来访207批1533人次。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等特点,既有官方交流、民间往来和商业演出等不同层面的交流,又涵盖了文艺演出、学术交流、艺术人才培训、文物展览等多个领域。

  2010年,恰逢我国与哥伦比亚建交30周年。我省组团代表中国于8月23日至9月4日赴哥伦比亚参加了“博雅卡国际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暨湖南文化周”活动,并应邀对厄瓜多尔进行友好访问演出。湖南艺术团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辗转2万多公里,演出14场,以特色浓郁、风格迥异的演出节目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在实施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文化单位开展文化产品贸易,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湖南省杂技团曾连续7年在土耳其进行商业演出,每年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民营院团湖南飞燕杂技团不断提高节目水平,近年来多次赴泰国、日本、韩国进行商业性演出。

  问题凸显面临转型

  文化交流活动的异彩纷呈,让湖湘文化香飘万里,但与经济贸易的顺差相比,文化贸易存在严重逆差。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陈友材说,我省文化“走出去”,政府组织的交流居多,商业演出比较少。记者了解到,内地与港澳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从中也可以看到比较大的反差,进来的项目是出去的4倍还多,且港澳的演艺人员基本上是商业演出,内地出去大多是文化交流。

  “商业演出少,反映出院团营销能力欠缺,对营销人才培养不够。”陈友材认为,这主要与院团的事业体制有关,长期吃大锅饭,没有忧患意识,不重视培养和使用营销人才。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正在推进之中,作为企业的院团如何寻找出路?陈友材说,既着眼国内市场,也开辟国外市场,或许可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省歌舞剧院副院长杨霞表示,由于外国观众习惯欣赏芭蕾,歌舞在国外需求相对较少,如果不是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赢得市场。“此外,渠道也成问题,既没有人来上门联系,想出去商业演出也不知道联系谁。”

  文化出口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从2004年开始,湖南省杂技团每年在土耳其南部的安塔利亚进行200多场商业演出,去年,河南等地的民营杂技团也进入土耳其寻找市场,由于他们相对较低的价格,导致湖南省杂技团在合同期满后不得不中止演出。国内院团的压价,让国外坐收渔翁之利。

  此外,对外文化交流出访团审批手续繁杂、政府资金支持不够等问题也比较普遍。

  挖掘湖湘文化的国际价值

  文化“走出去”,究竟应该让什么“走出去”?陈友材认为,什么最能代表湖湘文化,就应该让什么“走出去”,实现湖南元素的国际表达,让湖湘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最好的传播。怎么走?有专家指出,不是简单地把产品输出到海外,还要输出思想。

  “出国演出一定要提前准备,广做宣传,语言翻译等细节工作不容忽视。要让国外观众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内涵,还要充分考虑所到国家与我们的文化差异和当地人的欣赏习惯,尽量采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表现方式去演出。”湖南省杂技团团长刘军科说。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演出内容及形式既要有民族民间的特色,也要具有国际价值,让外国人喜欢并愿意买单。

  目前,我国已经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文化交流协定,和近千个文化团体、文化组织有定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陈友材提出,要给予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更大的自由,利用商业渠道、市场化运作推动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光靠政府给的这点资金是不够的,要鼓励各类民间团体同官方一道带着文化‘走出去’,要对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采取出口退税、贴息等政策。”

  对于文化“走出去”,我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统筹办好演艺、广播影视、图书、动漫等专项文化会展,形成面向国际和国内的文化交易平台体系;统筹宣传文化系统与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湖湘文化海外展示与体验、交流与贸易并重的综合平台;实施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促进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出版物、演艺等创作生产和海外传播,加快实施电影电视全球推广、图书对外推广、文化著作翻译出版、经典湖南出版等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