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专题>湖南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交流 > 详情

湖南省武陵区:树立“三个一”理念 打造政务公开新典范

常德市武陵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17年5月,我区有幸被国务院确定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100个县市区之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自那时起,我区就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背景

  武陵区是常德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73万(含柳叶湖、德山),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103个社区、25个行政村。在市辖区体制下,我区存在事权与市级单位边界不明显、公开层级不明确、公开内容不统一等问题,长期影响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基层单位还存在工作人员变更频繁,工作方法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也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我区以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工具,着力解决市辖区体制下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政务公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务公开应用结果之一,以此理念为指导,结合市民的需求、标准化专家的建议,我区确定了将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有机融合,建设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标准,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次就好”的“三个一”理念为目标的工作思路。

  (一)一看就懂。一是明确公开内容,通过对政务公开事项进行梳理,明确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负面清单)三大类内容;通过动静信息公开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政务公开信息链,动态信息是具体事项办理的信息,如办理状态、办理结果等。静态信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如单位简介、领导信息、权力清单等。二是明确公开层级,按照“政府信息谁制作谁公开”要求,结合权力运行的全流程,对权力运行涉及的不同层级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开的内容,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公开清单,区级平台以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为主,街道、社区以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主。三是公开阵地建设,建设网上阵地与实体阵地相结合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公开阵地,通过线上线下公开标准统一,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政务公开环境。四是丰富公开渠道,在传统的政府网站、报刊电视等基础上,运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渠道,形成13个互补的政务公开渠道群。通过明确内容、明确层级、建设阵地、丰富渠道,实现政务信息“一看就懂”。

  (二)一学就会。一是建立全区统一的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标准体系,通过对工作流程的优化,降低工作人员学习难度。二是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公开清单的应用明确公开的内容。三是通过优化政务事项办理流程,按受理层级不同制订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通过工作流程的优化、工作内容的明确,实现工作人员“一学就会”。

  (三)一次就好。一是行政审批改革,通过行政审批向区政务中心集中、公共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对事项办理流程再造,简化办事材料和程序。二是通过标准化公开,让市民获取到准确的办事信息。三是通过服务标准的应用,提升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四是通过网上办事平台(综合受理系统)运用,实现事项办理网上流转,缩短办事时间。通过行政审批改革、标准与网上平台的应用,分批实现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

  三、具体做法

  (一)明确和规范公开与服务内容

  1、政府信息方面。一是按照 “五公开”要求确定了信息名称、领域类型、公开类型、信息时效性、公开形式、公开依据、公开主体、公开时限等17个要素清单,对八个领域公开信息进行清单式梳理。按照公开形式(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不同,形成主动公开信息清单、依申请公开信息清单、负面清单。二是按照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公开工作重心与定位的不同,梳理出政府公开信息三级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信息三级清单,形成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相结合的政务公开信息三级清单。三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武陵区政府信息发布系统(中国武陵网试点专栏)》投入到工作中,该系统信息要素与信息梳理表格保持一致。依托各试点单位在该系统上传信息,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政府信息数据库,为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来源权威、内容准确、更新及时的目标奠定基础。目前共表格化梳理政府公开信息587条,《武陵区政府信息发布系统(中国武陵网试点专栏)》后台已动态上传605项公开信息。

  2、政务服务事项方面。一是对八个试点领域涉及的154项行政权力事项、82项公共服务事项政务公开信息进行梳理,按照事项区、街道、社区三级受理层级划分,形成三级政务事项信息公开清单、负面清单。二是对297项试点领域事项、56项下放公共服务事项、86项行政许可事项共400余项(因分类方法不同,部分事项有重复)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优化,对办事材料进行精简。按照事项名称、法定依据、主体、办理时限等43项信息要素,形成了由《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办事指南》、《审查细则》、《流程图》构成的标准化资料。

  (二)明确和规范公开流程

  为解决“如何公开”问题,我区对政务公开涉及的工作进行了工作流程梳理和规范,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流程标准。

  1、政务公开工作总流程。总流程明确了保密审查、公开属性判定、公开渠道选择等重要环节,体现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之间的工作流程关系,是政务公开工作的总框架。

  2、信息发布流程。发布流程明确了信息在各公开渠道发布时的审查、发布、存档等步骤。通过规范该流程,确保信息发布在最适合的公开渠道,完成对信息受众进行精准公开。

  3、政策解读流程。该流程明确了政策解读工作内容报送、审核、解读渠道选择、实施、备案等工作步骤,确保政策解读内容准确,渠道合理。

  4、舆情回应流程。该流程明确了舆情核实、舆情判定、处理路径选择、处理后跟踪与备案等环节,理顺了各工作步骤间的关系与逻辑,全面指导舆情回应工作开展。

  5、依申请公开流程。该流程明确了依申请公开受理及答复全流程,明确了已主动公开、部分公开、不予公开、非本机构信息、非政务信息等情况的不同处理方式,明确了全流程资料存档节点。

  (三)明确和规范公开方式

  为达到群众政务信息“看得到”、“易获取”要求,我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传统新兴互补的政务公开渠道建设。

  1、政府网站建设。按照“五公开”要求对政府网站试点工作专栏进行改版,专栏设计分为区、试点街道、试点社区三个层级,区级以全区决策、执行、管理公开为主,街道和社区以服务、结果公开为主。对权责清单、服务事项清单、事项公开信息清单、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公开标准、公开流程等政府信息进行公开,同时通过政务网上大厅公开办事指南等事项办理信息。

  2、政务公开实体平台建设。

  区级平台方面,一是区政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已形成LED屏、触摸屏、纸质公开资料(政策解读、政报、办事指南等)、自助查询点为渠道的政务公开区;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公开通过《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的应用,形成前台综合受理、事项网上流转、后台集中审批、办事信息自动推送的政务公开与服务工作模式。二是区政府大楼电子屏增加主要领导政务活动信息的播放。三是会议公开方面,在区级、街道、社区主要会议室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定期邀请市民代表通过该系统直播,参与到区政府常务会等重大会议中。

  街道与社区平台方面,一是制作统一的政务公开栏,公开栏内容以责任分工、服务机构信息、服务与结果信息、财务信息等群众最关注的信息为主。二是印刷街道、社区受理事项的标准化办事指南,为群众提供办事流程、办事材料等信息。三是设置综合查询触摸屏,接入 “五公开”专栏和网上办事大厅,为群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与政务事项办理信息综合查询服务。四是LED电子屏滚动播放重要通知公告与街道、社区相关的政务活动信息。

  3、移动公开平台建设。一是 “武陵政府网”微信政务公开功能建设,将试点专栏和网上办事大厅公开与服务内容引入该微信号,向群众提供公开服务。二是移动客户端建设,暂定将公开与服务内容接入常德市政府移动客户端“中国常德”,增加武陵试点专栏,提供武陵区内的政务公开信息与服务。

  4、传统公开媒体建设。通过与《常德晚报》合作开辟的武陵专版和武陵区新闻中心“武陵频道”电视栏目,公布重大政务活动和政务信息。

  (五)建立公开与服务工作制度体系

  通过与省标准化协会深度合作,以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一体的原则,建立武陵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全面对我区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目前,已形成包含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场所规范、评价规范等标准组成的武陵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初稿。我区于4月组织相关单位对初稿进行了意见征求,6月初邀请了市、区两级单位代表对标准体系进行了内部评审。

  四、试点成果

  (一)重点领域创新。

  1、城市综合执法。一是开展“双公示”工作,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作出决定后结果信息在网上进行公开。二是打造街道一级公开平台,以驻街道城管中队为公开阵地,对办案流程和办案人员信息进行公开。三是优化行政处罚事项的办事指南,按违法程度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明确分级,使办案人员处罚有标准,为行政相对人对处罚程度的疑问提供标准解答。四是使用“武陵城管”微信号及网站,全面公开法律法规等城市综合执法方面信息。五是在各中队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统一受理执法过程中的举报信息。

  2、户籍管理。一是统一警务公开,公开服务承诺、公开办事指南、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理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加急情形。二是派出所户籍窗口一律由教导员主管并上墙公示,每天由一名专职户籍民警接待群众。三是派出所户籍窗口一律实行一次性口头加书面告知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证(事)件一次性办理,严禁附加条件。四是派出所户籍窗口一律在互联网、微信平台上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方便群众超前知晓办事程序及所需资料等。五是户籍窗口一律开通24小时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3、就业创业。该领域采用多元化公开渠道和公开方式,对信息进行精准高效的公开。一是探索新媒体,武陵区就业处开通了“武陵就业”微信公众号,将群众关注的创业贷款、就业招聘、失业保险、创业补贴、创业大赛等“便民指南”作为创新创业公开的重点,确保了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就业创业政策。二是用活传统媒体,与《常德晚报》合作,开辟“创实体、梦空间”栏目,通过系列报道,宣传踏实前行的实体创业者。三是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专场招聘会。提前一个月通过市区电视频道、网络、报纸、手机报、QQ群等多种方式发出招聘公告。

  (二)探索服务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听取群众呼声为出发点,行政审批事项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在传统的“两集中三到位”的基础上,事项办理向网上集中,通过《武陵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牢牢把控住事项的受理与办结,形成完美的行政审批闭环,实现对权力的监管。公共服务事项推行“就近办理”,“ 立等可取”将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事项综合受理窗口下沉至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

  (三)工作方式创新。一是按照《武陵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为标准建立了《武陵区事项梳理系统》,统一事项办理线上线下标准,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二是按照《武陵区政务公开标准体系》要求,统一《武陵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与实体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与融合。三是融合《武陵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系统》、《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武陵区工业园服务平台》、《产业立市企业服务平台》、第三方企业服务平台五个线上线下服务平台。

  五、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对政务公开信息进行动态梳理,将新产生的信息及时在专栏内公布;二是按照领域整理标准文本,形成按领域区分的完整标准体系;三是开展标准体系内部评审与专家评审。

  (二)信息公开阵地建设。一是完成对试点单位、街道、社区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所需硬件的调试工作;二是试点专栏栏目按照市民获取信息的便利性要求进行调整。

  (三)“最多跑一次”。将已下沉的15项以外的公共服务事项分批下放到位。

  (四)迎检准备。,一是开展自查工作,对照验收标准进行全面自查;二是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三是加强对城市综合执法、就业创业、户籍管理三个领域进行精准提炼;四是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果、突出武陵亮点,形成全面的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