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专题>湖南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交流 > 详情
标准立矩 服务零距
努力打造政务公开“衡阳县标准”
——衡阳县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经验材料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基层政务公开新路径新方法,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努力打造基层政务公开“衡阳县标准”。
一、聚焦阳光透明,实行“一门式管理、全领域覆盖”,政务公开更加标准。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瞄准政务公开“内容不亲民、方式不便民、监督不用民、参与不取民”四大痛点,探索建立公开标准体系。一是全面梳理公开事项。围绕群众满意目标,重点突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涉农补贴、养老服务”五大领域,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按条目式编制了“一目录、两清单、两指南”,确保公开事项分类科学、名称规范、指向明确。目前,已完成21个试点单位、368个事项的梳理工作,其中社会救助15项、社会保险53项、医疗卫生229项、涉农补贴67项、养老服务4项。二是全面建立公开标准。围绕“公开什么、如何公开、在哪公开、公开效果”四个维度和“公开内容标准、流程再造标准、监督评价标准、公开方式标准”四大标准,制定出台了“通用基础标准分体系”“公开管理与运行标准分体系”“公开渠道管理标准分体系”“事项标准分体系”四大分体系,打造了我县政务公开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与依据,解决了“四个维度”问题,规范了公开渠道建设与管理,保障了服务质量及服务效率的标准化。三是全面规范公开流程。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对照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要求,编制政务公开流程图,对政务公开事项目录进行逐级把关、层层优化,做到依法、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同时,建立政务公开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性、定量考核,确保政务公开常态化。
二、瞄准人民所盼,实行“一站式发布、全链条联动”,公开方式更加多元。坚持立足基层实际,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完善政务服务网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方面,创新公开载体。初步建成了“一网一线两终端、一卡一册两专栏”的公开平台体系,全方位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资源整合等功能,让群众通过“网上查、掌中看、热线听、栏上观”更好地了解政务公开,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完善公开网络。全方位推动乡镇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目前,全县已建成25个标准化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6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示范点。
三、注重成果运用,实行“一体式运行、全方位融合”,政务环境更加优化。阳光是依法办事的防腐剂,公开是优化环境的催化剂。坚持以“五公开”为抓手,围绕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政务公开全方位,充分发挥政务公开对决策实施、权力运行、政务服务的监督作用,推动政务公开与政策落实、政务服务、廉洁行政相融合,努力实现以公开促落实、促服务、促廉洁,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推动政策落实。通过加强政策解读、政务公开、回应关切、公众参与、权威发布,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能监督、好参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画出推进落实的最大同心圆,求取政策供给的最大公约数。二是优化政务服务。通过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并逐项编制发布办事指南,明确受理条件、办结时限、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收费标准等,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有章可循、心里有底。大力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三是促进廉洁行政。通过全方位“晒太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办事更加透明。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防止“用权任性”“有责不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