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
又赴“春天之约”,再响发展合奏。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人民大会堂前,政协委员们自信从容步入会场;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上,“你最关心的”信息第一时间刷屏朋友圈;新闻发布会中,新闻记者抢占“第一现场”……这是如约而来的年度盛会,这是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时间”。
一年前,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提出,希望委员们做好新修订章程施行第一年的“委员作业”。一年后,来自全国各地、遍布各个领域的政协委员们,把鲜活的社情民意带到北京。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体现更多政协价值。
效果怎样衡量?价值如何体现?从党政所思、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出发,“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是“年度考核”的标尺。
“关键之年”,寓意深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这些构成了政协工作的大局——谋划工作站在大局下思考,研究问题从大局处着眼,检验工作用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来衡量。
服务大局,共商国是。话语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都是参政议政的“高频词”;笔记里,强化基础研究、促进重大原始创新和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等等,成为各方关注的“关键词”。不论是提建议,抑或是谈希望,在高质量的交流中,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越来越契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越来越强调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效。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凝聚共识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应运而生。一朵打破时空限制的“政协云”,搭建起委员履职新平台,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汇聚起千万“微力量”。凝聚共识必须找准问题,直击靶心。5G如何影响生活,青少年的“眼睛”问题怎么防治,中国疾病预防防控系统正引流全球……委员通道上那些被广为关注的焦点和声音,多是从工作实际、基层调研中来。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成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协绝非“高冷”,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春回大地,两会盛时。“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政协与生俱来最鲜明的特征。回顾70年峥嵘岁月,建设新中国和探索改革开放道路的伟大进程中,总能看到政协委员躬身奋斗的身影;展望未来,以实现大团结大联合为历史担当的人民政协,必将让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在春天里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