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湘潭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

发布日期:2012-12-24   【 字体: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是医改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湘潭市卫生系统在全行业内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竞聘,将以前的“伯乐相马”改为“赛场选马”。人事制度改革带来整个行业的良性变化,各医疗卫生机构呈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活力四射的局面,卫生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社会反响良好。

  在“赛马”中“相马”

  “卫生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人心所向。只有改革,才能使发展有动力,管理有活力,医院有竞争力。”市卫生局局长胡振湘一语中的。2011年8月,市卫生局党委在改革中迈出了富有开创性的成功一步。

  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市直卫生部门在全市率先组织完成14个副处级领导职位(含高配)的竞聘工作,取得了行业内大规模竞选副处级干部前所未有的突破;今年2月,完成市卫生局局机关及其内设二级机构正科职干部公开竞选工作;3月,市直卫生单位10个空缺领导班子副职竞争上岗;5月至今,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单位分别采取竞聘方式选拔中层干部。

  将传统的“相马”和现代的“赛马”两种选拔方式相结合,在“赛马”中实现“相马”。市直卫生系统针对不同层次的干部,从上到下全方位实现了竞争性选拔的常态化,通过自愿报名和资格审查、演讲答辩、评委打分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任前公示等制度,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打破地域、身份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实现了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政策公开、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阳光操作确保了整个竞聘工作的平稳有序,聘出了团结、聘出了活力、聘出了正气。共有31人在新一届市直卫生单位领导班子中竞聘交流上岗,其中提拔24人,交流7人,平均年龄44.2岁,比上一届年轻了3岁;女性干部占领导班子成员的25%。中层干部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1.2%,比原来提高了20.4%;高级以上职称的占41.3%,比原来提高了9.05%。

  “我们要坚持竞争选拔的长效机制,坚持扩大视野选人,把勇于担当和乐于善于为组织分忧、为群众解难的好干部选拔上来。”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王立成对新任的领导干部们说。

  谋变带来新发展

  《周易·系辞》有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系列的“谋变”使我市卫生事业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高潮。

  “以前的三医院基础设施和条件十分陈旧简陋,走进去后只觉得破烂不堪、阴暗潮湿。”12月19日,在市三医院住院的杨喜云娭毑感慨地说,“仅仅一年就完全变了样,改造装修后的病房明亮整洁,环境优美,我们看病的心情都觉得好多了。”

  刚刚援非回国就参加竞聘的邓胜林走上市三医院院长岗位后,根据市三医院地处交通要道的实际情况,为医院的发展选准方向、重新定位,提出“打造医院黄金十年,实现医院科学发展,利民强院”的宏伟蓝图。投资近3000万元打造的湘潭市创伤外科中心,今年7月获批成为市级重点专科,用6个多月的时间彻底整治就医环境,整体装修改造了住院大楼、急诊救治中心,市三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同样在发展中变化的还有市二医院。“新院长上任后,我们医院这一年的变化是职工和群众有目共睹的。”二医院职工都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因管理不善,二医院发生许多问题,人心涣散,人才流失,服务能力下降,里里外外都在担忧。

  去年12月29日,朱继武自市中医医院院长调到市二医院任院长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班子建设,狠抓内功,重聚力量,提升服务,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创新带来新提升

  用人机制转变后,原本发展平稳的单位也纷纷行动起来,创特色,争亮点,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是中医治未病的特有优势的最好注解。为了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预防大病,新上任的中医医院院长谢宏赞带领全院职工狠抓特色建设,在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同时,以突出治未病为主要内容,提出从“以病人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改变,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引导中医事业的发展。在今年10月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的评审检查中,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

  今年初,市中心血站主官履新后,及时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改以往街头流动采血为主的方式变为团体预约为主模式,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创农村数字电影宣传无偿献血。今年以来,我市在无偿献血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血源仍实现稳步提升,血液日库存稳定在1000袋左右,没有发生一次血荒,没有发生一起血液安全事故和因供血产生的医疗事故。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即“686”项目)是由市五医院负责组织实施的,去年起,该项目整体并入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现在,街上已很难看到精神异常的流浪人员了。”市五医院班子得到充实后,更加具有战斗力,项目实施的效果更加显现。目前,共为4000名重性精神病人建立病历档案,并纳入数据库实行信息化管理,800名贫困患者得到免费药物救助,151名贫困患者得到住院治疗救助。与此同时,投资4500万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市重点项目——医技综合大楼于今年11月顺利封顶,正在抓紧装修中。

  同样可喜的变化在我市各家医疗机构悄然发生,市一医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新的学科群建设,实现与原有肿瘤、神经内科优势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打造全新三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加快人才培养,树立先进典型,推进医院持续发展;市卫生监督所加大依法执业监管,重拳打击医疗虚假广告,让百姓放心就医……

  种种变化,带来的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老百姓得到的是真正的实惠。

  发展走上新起点

  “过去大家见了面说事难办、谈困难多。新任医院领导上任后,各个医院的院长、书记来找我们,谈的都是如何实现新的发展规划,如何做大项目,做强服务,如何让医院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作为卫生系统的负责人,胡振湘、王立成对各医院的改变有着十分直观的感受。

  我市医疗行业的龙头老大——市中心医院,一直在改变中发展,在创新中壮大。“是市民的信任让我们不断加快发展,我们发展壮大了,就要回报社会。”调整充实后的中心医院领导班子顺应湘潭的发展,把已经描绘的在九华经开区建设市中心医院九华分院蓝图推到了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不仅是市中心医院开启辉煌未来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市医疗卫生发生新的巨变的标志性新开始。

  为让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早日启动,调整后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人上任伊始,就多方协调,争取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为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需求,市领导多次到市疾控中心现场办公,决定调整原动迁新建方案为原地扩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实施。与此同时,通过争取,国家慈善总会赠送了一台价值200多万元体检车,疾控中心改变了过去坐等百姓上门求医窘境,实现了主动进厂矿进社区服务新模式。

  各家医疗服务机构变化发展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卫生局也同样在变。

  “我们用短短一年的时间,打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域间的信息孤岛,正逐步改变我们传统的服务方式、服务理念及百姓的就医方式。”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负责人贺山虎全身心地投入到卫生信息化建设当中。

  今年12月,经过1年的奋战,投入5000万元,我省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全覆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湘潭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式投入运转。在不久的将来,300万湘潭市民的健康档案、患病就诊历史都能在这里一目了然;医疗卫生信息化将为全市人民健康提供更加方便、快速、均等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来源:红网
分享至

主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

备案号:湘ICP备05000618 省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1-82214481

法律顾问: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    技术支持:湖南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