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

发布日期:2014-05-11   【 字体:

  ——我省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最先出现在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中。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乡愁”又再次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们口中的热词。来自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蒙兰凤代表说:“现在的开发建设动辄推山填水,乡村优美的环境不见了、淳朴的味道没有了。也许不久以后,乡愁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蒙兰凤代表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在快速的城镇化浪潮中,一个个村庄楼房崭新却是“空心化”,一个个城市高楼林立却“千城一面”,城镇化究竟应该如何推进,才能安放人们的乡愁?

  “记得住乡愁”,既指出了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误区,也为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了47.96%。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发展质量不高,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不够,等等。可以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仍将是我省未来的重要任务。那么,我省将如何推进“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呢?概括地说,就是做好“搭”、“统”、“宜”、“特”四字文章。

  一是“搭”,在注重大小搭配中记住乡愁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每个城市,每个城镇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和特色,突出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尊重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实现差异化互补协调发展。让大城市的核心与辐射能力更广,中小城市的依托与带动能力更优,县城和小城镇的基础与承载能力更强。

  为此,我省将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一核”、以岳阳——郴州城镇发展主轴,常德——永州城镇发展轴,石门——通道城镇发展轴,株洲——怀化城镇发展轴,长沙——吉首城镇发展轴为“五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在全省这盘城镇化建设的“大棋”中,每个城市和城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个性发展,从而明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的重心。比如,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位就在于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城市的重点就在于增强对全省城镇发展的核心带动和示范作用,县城和中心城镇的功能就在于成为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和居住的重要载体。这样,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城镇化梯次推进格局中,我们都可以找准自己的“坐标”,拥有自己该有的发展“品位”,记住属于自己的“乡愁”。

  二是“统”,在注重统筹规划中记住乡愁 

  合理的城镇化,应该是城乡统筹、同步发展的城镇化,如果乡村在城镇化建设中“落伍”、“掉队”,甚至被“抛弃”,使“城市建设像欧洲,乡村建设像非洲”,那“城中村”、“空心村”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我们自然也就记不住“乡愁”。

  针对当前我省村镇建设“散、乱、差”的现象,我省坚持把城乡统筹规划作为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对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集镇规划的修改或制定工作制定了“时间表”,要求在2015 年底前完成,并打出一套组合拳连环出击,把大自然留在城市,使“城市变得像乡村”,让乡村赶上现代化步伐,把“乡村建得像城市”。

  一方面,我省将重点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行动计划的制订,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用水、照明,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让城市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另一方面,我省将强化对村镇各类建设活动的空间管制,切实消除“一条公路两排房”的现象,让农村居民相对集中建房,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约配置,充分展现乡村的山山水水和田园风光。当静谧的小径、宽阔的广场、古朴的院落、优雅的农家,都掩映于城市、田园之中时,我们自然也就记得住“乡愁”。

  三是“宜”,在注重宜居乐业中记住乡愁 

  安居才能乐业,宜业才能宜居。拉丁美洲的“城镇化陷阱”警示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真正的城镇化并非农村向城市人口数量的简单转移,更重要的是人口转移之后能否充分就业,能否享受教育,能否安居,能否置业等等后续工作。

  为此,我省将在“两变”中走出一条新型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一是让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变得“更强”。我省将实施包括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工程、轨道交通站场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工程、城镇路网结构提质优化工程、重要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提质改造工程、气化湖南工程、城镇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长株潭绿道网建设工程等在内的8大工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破解户籍制约,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实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使老百姓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有保障,真正解决进城后的后顾之忧。

  二是让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变得“更好”。我省将会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发展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危房改造,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住得上房,住上放心房、满意房。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当我们有青山碧水,有家有业,在追求自己人生梦想的道路上舒心惬意时,我们也就记得住“乡愁”。

  四是“特”,在注重湖湘特色中记住乡愁 

  城镇化建设,楼不在高,面积不在大,而在于保护好城乡美丽原始的天际线。曾几何时,瓦房变成了楼房,但邻居不见了;乡村变为了乡镇,但小桥流水不见了;贫瘠变得富裕,但夜不闭户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虽然显得气派,但缺了韵味,多了割裂,淡了情怀,令人遗憾甚至痛心。

  为此,我省将会突出城镇化建设的湖湘特色,大力打造显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偎的特色城镇,塑造特色村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比如,我省将用2年左右时间,重点对湘西、怀化出省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民居进行风貌保护和改造,省财政给予一定补贴。保护与开发相向而行,当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记忆,生动感受到乡愁的萦绕时,我们自然也就记得住“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不只是“一张小小的船票”,更是一个不能取代的精神家园。我们相信,在我省“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新部署下,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桃花源“田园式”的理想家园一定能在湖南美梦成真。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马纯红)

  链接

  根据《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年)》,我省城镇化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以及 “一核五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统筹发展的深度和水平的同时,重点支持郴州大十字城镇群、邵阳东部城镇群、衡阳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永州冷零祁经济圈、怀化鹤中洪芷经济圈、湘西吉凤花城镇带、娄底娄涟双城镇群等城镇密集地区的统筹开发建设。

  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特大城市6个(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大城市6个(郴州、益阳、永州、邵阳、娄底、怀化)。

  针对我省县城和中心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偏弱、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要大力促进其扩容提质,并从总体规划修改、调整行政区划、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划到2015年,40个县(市)中心城区人口过20万,50个建制镇镇区人口达3万以上。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至

主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

备案号:湘ICP备05000618 省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0731-82214481

法律顾问: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    技术支持:湖南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