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详情

建设“五个强省”: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实步履

  2016年1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杜家毫作了题为《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个强省”的目标,即推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推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人才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推动文化发展显著进步,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推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绿色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推动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实现从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

  建设“五个强省”目标的提出,吹响了湖南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斗号角!它既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愿景的生动体现,也是湖南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载体和抓手;既是湖南走向小康历史进程的必然,也是对湖南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

  1 “五个强省”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要求

  建设“五个强省”,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脉相承,与湖南发展实际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部署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一步步临近,湖南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针对湖南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一带一部”“三个着力”重要指示和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湖南改革发展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2015年11月,湖南省委第十届十五次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愿景。提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体现在富饶上,着力体现在美丽上,最终体现在幸福上。

  2016年,湖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五个强省”,这既是历届湖南省委提出的“三个强省”“四个湖南”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新湖南表达。

  其中“生态强省”“开放强省”是全新的提法。“生态强省”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南的落地,也是立足省情提出的重要方略。因为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湖南主要江河Ⅲ类以上水质达到96.9%,森林覆盖率达到59%以上,湿地保护率达70%以上。湖南的发展依靠生态,更不能破坏生态,良好的生态是美丽湖南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湖南地处中部,一段时间以来,湖南在国内发展方向上反复探索,向国外发展通道不畅,外贸依存度长期徘徊在7%左右。开放是湖南的短板,但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板块。“开放强省”的提出,正是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湖南定位重要论断的基础上,为地处内陆不为内陆意识所束缚、位居中部不甘居中游的湖南指出了破局发展的方向。

  今后几年,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重塑经济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关键时期。湖南省委因势而谋、因地制宜,提出着力建设“五个强省”,必将促进湖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迈出清晰而坚定的步伐。

  2 “五个强省”是基于多维比较的有机统一

  对“五个强省”之“强”的理解与把握,应注重多维思考和比较,既要与历史比,又要与现实比;既要与邻省比,又要在全国比;既要用规模比,又要用结构比。

  “强”应是承上启下之强。湖南的“强”既应该体现在今天比昨天强,也应该体现在明天比今天强。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与湖南人民一起,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将湖南的发展步步推高。1978年,湖南省GDP仅为146.99亿元;2008年,全省GDP突破万亿元,达到11156.64亿元;2016年,全省GDP再创新高,突破3万亿元。展望未来,湖南可望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第二个一百年”即2049年左右时,湖南将会更强。

  “强”应是左瞻右顾之强。湖南的“强”既应体现在比邻省强,也应该体现于在全国强。1978年以来,湖南GDP排名在全国曾长期位居第11位,不仅比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弱,即使在中部省份中,也排在河南、湖北之后,位列第3。2016年,湖南GDP排名跃升至全国第9。此时,广东、江苏仍然雄踞排行榜前两位,河南与湖北的排名也仍然在湖南之前。追赶强者,仍然是湖南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强”应是内外兼修之强。湖南的“强” 既应该体现在各类数据、指标上,也应该体现在现实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上。近年来,湖南经济进步神速、发展势头迅猛,有目共睹。一系列数据所反映的湖南快速发展,正得益于湖南发展结构的变“强”。截至2015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4.6∶43.9,第三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4.6个百分点;做大并形成了9个千亿元产业、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成为万亿元产业;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25.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9%,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持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接近60%。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结构,以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补齐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金融服务业四大短板,打好扶贫攻坚战,方能使湖南的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五个强省”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建设“开放强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共同的更大更优平台;建设“科教强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支撑;建设“经济强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建设“文化强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强省”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五个强省”是承上启下和质量统一的清晰目标

  “强”总是相对的,建设“五个强省”所言的“强”,应结合“中国梦”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基本实现现代化两大历史任务来理解;“强”又是具体的,应该对建设“五个强省”加以量化细化。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标示“五个强省”,该指标体系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之间应有清晰的外在边界。

  建设“五个强省”作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开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从时间节点而言,2020年是湖南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并走向基本现代化的元年。因此,将建设“五个强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结合进行统筹考虑是科学合理的。从历史定位而言,建设“五个强省”是为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任务而服务的,但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五个强省”目标。建设“五个强省”的指标目标值应高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值、低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做到恰到好处,避免好高骛远。

  所以,在具体制订“五个强省”指标体系时,首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及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的指标体系。党中央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是空中楼阁,而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的现代化也将会有一系列指标体系加以标示。湖南也已根据经济发展类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对接四大区域板块和主体功能区,将全省122个县市区分为三大类,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针。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目前湖南还没有提出,可以作为参考的有两大体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年江苏省公布的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前者由国内对现代化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权威机构提出,颇具宏观价值;后者作为迄今国内唯一公开正式发布的省级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对于湖南立足省情、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提供了重要借鉴。

  “五个强省”的指标体系还应当坚持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杜家毫书记在湖南省第十一届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五个强省”既体现的是富饶美丽幸福的湖南愿景,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具体到未来五年,富饶,就是要坚持发展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美元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美丽,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使三湘大地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幸福,就是要坚持民生为本,让全省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称心、办事更顺心,全社会更有爱心。

  4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建设“五个强省”奋力拼搏

  “五个强省”中,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是“五个强省”中的核心和关键。对于湖南来说,必须突出“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一方面,借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和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等重大机遇的“东风”,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上水平;另一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克服困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同时,贯彻落实“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区域发展战略,为全面推进城镇化、打造全域旅游、促进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湖南成为“经济强省”的刚性底线。

  “科教强省”与“经济强省”紧紧联系在一起。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南时指出:“湖南省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科教强省”,体现了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

  建设“科教强省”要明确三个要素: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人才汇聚。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而平台搭建是依托,搭建平台要注意落点清晰,狠抓园区创建和“双一流”大学创建;搭建平台还要注意路径清晰,既看到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市场路径,也要关注强调构建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的政府路径,这两条路径必须协调发力、互相支持。最后,人才汇聚是关键,一方面,人才引进是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是立省之基;另一方面,人才数量与结构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毋庸讳言,开放是湖南的短板。但换个角度来看,开放又是湖南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杜家毫同志指出,要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尽管湖南有结构调整不够、外资带动不强、开放通道不畅、平台效益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但是正视问题的勇气同样可以带给湖南建设“开放强省”的信心。湖南正在努力发挥后发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利用“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产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多层次协作,加快融入沿江产业发展链,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湖南开放发展的道路。在建设“开放强省”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开放环境的打造和优化。应水路、陆路、空运三管齐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开放打造便利硬环境;从建立既符合国情、省情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入手,为湖南产品走向世界、世界资源汇聚湖南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建设“文化强省”,湖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南拥有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随着湖南广电、湖南出版等文化事业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等品牌又使湖南文化在全国树起了新口碑、获得了新赞誉。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传播先进、优秀的文化,使之在人民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切实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新贡献。

  建设“生态强省”是促进湖南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必然要求。要注重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更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更强、生态经济整体实力更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能力更强。而“生态强省”最终的落脚点是人们拥有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生活不仅是对当代湖南人的承诺,而且是对未来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的湖南人的承诺,因此必须提倡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发展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建设绿色生态,让湖南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省社科规划办供稿 执笔: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