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逐步成型,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构筑成网,市市通高铁即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已成现实。一是综合交通网络日臻完善。铁路,建成怀邵衡、黔张常、浩吉铁路等5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991公里、总里程达5572公里,初步形成“四纵四横”铁路网,其中高铁1986公里,居全国前列,通达12个市州,张吉怀、常益长铁路加快实施。公路,高速公路建成长益高速扩容等18条段,新增高速公路1298公里,总里程达6951公里,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24条段,初步形成“六纵六横”高速公路交通网。新改建国省干线突破4000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突破8万公里,其中自2017年启动3.6万个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累计投入150亿元,建成4.37万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实现通组道路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水运,建成湘江航道株洲至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澧水澧县和安乡至茅草街千吨级航道,湘江衡阳至株洲2000吨级、永州至衡阳1000吨级航道在建。岳阳港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二期工程、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工程等国家重点港口项目建成投产。民航,建成邵阳、岳阳2个支线机场,郴州、湘西2个支线机场完成主体施工,基本形成“一枢纽一干八支”的民航运输网。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轨道,建成长沙地铁1、3、4、5号线,全国首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沙磁浮快线投运,长沙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60公里。6号线加快建设,1号线北延一期正式动工。二是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时期全省共落实水利资金1131.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76%。列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11项工程全面动工,已完成4项,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首末台机组通过阶段验收,莽山水库下闸蓄水,毛俊水库加快建设,犬木塘、椒花水库顺利开工。三大垸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及分洪闸工程主体工程、黄盖湖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一大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工程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完成2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18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000余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建成小农水建设项目县106个,完成5636个村“五小水利”建设任务,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三是能源供给保障有力。新粤浙管道湖南段正式通气,祁韶直流工程投运,浩吉铁路运煤专线通车。攸县电厂和一批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建成“三纵四横”骨干输电网,新增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增长42%。建成“两纵两横”天然气长输管网,新增13条省内支干线和醴陵压气站,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增加到2314公里。长岭-黄花机场航油管道、娄底-邵阳-永州成品油管道等加快推进。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59:17:2:13调整到54:18:3:21。四是通信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建成光缆线路207万公里、光端口3041万个,14个市州全面建成“光网城市”,长株潭城市群、岳阳市、衡阳市、益阳市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城镇地区实现全光网接入,农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覆盖率分别达100%和83%。建成4G基站23.6万个,农村行政村和自然村4G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建成5G基站2.9万个,实现全省14个市州主城区、部分县城及重点乡镇、工业园区、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7%,2020年总量突破5000亿元大关,位列全国第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