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政务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岳阳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6日
近年来,岳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政府供给侧与企业群众需求侧双侧融合,着力构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增值化“四化”高质量发展体系。具体做法是:
一、深化一窗受理,以办理情形“最小颗粒度”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锚定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国标准化、法治化试点改革目标,深耕“三个管理”。一是加强事项管理。推动34个审批职能部门深入实施1457个政务服务事项情形化梳理,形成电子化选择表单,既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了智能化引导,也为政务大厅40名前台综合受理人员提供了易上手、易操作的服务规程。二是加强窗口管理。先后完成人社、医保、公安、产权登记4类专窗业务整合,变“分散经办”为“综合快办”。如医保专区95项业务整合至5个综合受理窗口,平均办件时长压缩至10分钟以内。三是加强服务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实施效能监督“好差评”、代表委员现场评、窗口办件回访评等“五评问效”,建立“125”接诉即办机制,推动问题处置闭环运行。去年以来,共抽样调查办件8000余个,发现和整改问题316个。
二、深化一体联动,以办理流程“最优集成度”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深入实施跨部门联动、跨事项联办、跨系统联通“一件事”改革,破除业务壁垒和数据烟囱。一是聚焦企业“一件事”。在全省首推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照联办”和卫生许可“秒批秒办”,提速市场准入。今年1至6月全市净增经营主体32800余户。承接全省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试点,建立跨10个部门的联办机制,办理时限从过去的30天压缩至3个工作日。二是聚焦个人“一件事”。创新推行困难群体救助、公职人员入职、人才公寓申报、租赁住房审批等“一件事”改革。2023年率先全省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中小学“入学一件事”改革。当年全市通过“湘易办”APP报名入学人数即达41977人,实现了报名、审核、招录全程电子化“零跑腿”。三是聚焦项目“一件事”。深入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四即”改革,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企业装修、村民建房等“一件事”改革,率先全省实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两证合一”。去年全市538个项目免费享受区域评估成果,平均减少报建时间30余天,落地“拿地即开工”项目近20个。
三、深化一端集成,以惠企便民“最近服务圈”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推进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多端协同、多元服务,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标。一是实施“就近能办”工程。将“出生一件事”“不动产登记”“交通从业资格证申领”等高频事项前移至医院、中介、楼盘、驾校等地“就近办”。通过将服务业务接入银行网点自助终端,为企业群众提供人社、医保、公安等6个部门3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帮代办服务和35类证照、30类证明的一键查询打印。目前已建立银行便民服务网点12个。二是实施“线上好办”工程。迭代市“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加强电子证照等政务数据回流、归集和治理,打通民政、烟草等国家6部委电子证照接口16个。升级“湘易办”岳阳旗舰店,着力打造城市“一码通”、政务数字门牌等示范场景和特色服务。以数据赋能“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了131个事项“无证明”办理。三是实施“跨省通办”工程。根据地缘关系,建立岳阳·荆州党建+政务“跨省服务联盟”,通过线下设专窗、线上设专区,创新业务系统跨省互联、电子证照跨省互认,助推湘鄂两省城市圈区域同城化管理,实现了186项业务“异地办”,服务“新岳阳人”近20万,年办件19650余个。今年又落地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21项业务“跨省通办”,实现了“一窗受理、两地联办、一次办成”,有效解决了群众异地办事“折返跑”的问题。
四、深化一类服务,以资源供给“最强衍生链”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聚焦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下沉,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增值效应。一是建设服务专区。采取“7+3”模式,整合涉企服务资源,在全省首设亲企服务中心,推进政策、法律、人才、金融、科创、产业、商贸等7个增值服务专区建设;融合市场监管、工程审批、交通服务等窗口业务,提供企业合规指导、中介采购服务、车辆营运服务等3类嵌入式增值服务。二是完善服务体系。聚焦我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园区为主阵地,推动省、市、县三级精准放权赋能,12项省级赋权全面承接到位,完成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市、县两级管理权限下放190余项。今年1至6月全市产业园区新开工项目355个,同比增加15个。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在全省首创工程项目审批政府购买“帮代办”服务,变“柜台掌柜”为“跑堂小二”,审批效率总体提升65%。为全市113家企业和商会发放首批“企业家绿卡”,提供增资授信等7个方面的免费增值服务。目前,亲企服务中心年接待企业2600余家次,提供人才、金融、法律等服务24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