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 为了留住天空那片湛蓝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之际,陈克长却发了愁。

  “之前养了牛,将稻草囤起来,堆成垛,冬天牛就有吃的,可现在不养牛了,收割机一过,稻草散落在田里,不得自然腐烂,烧又烧不得。”10月初某日,陈克长在田埂上聊了起来。

  陈克长今年64岁,是临澧县修梅镇七重堰社区人,家里5亩田,历代务农。今年来,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修梅镇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焚烧秸秆行为,陈克长慌了。

  “这么多年来烧稻草燃土灰,然后撒进地里种油菜,来年有个好收成,这如今稻草不让烧了,那稻草怎么处理?”陈克长带着疑问去找村支书吴治国。

  就稻草焚烧问题,找吴治国反映的农民不下十个了,虽上级要求不允许焚烧,可是如果没有解决的办法,老百姓肯定晚上偷偷地烧掉。吴治国说:“当初都来找我,我也一下懵了,上千年的栽种习惯说断掉也比较难,可是剩余稻草怎么处理?”

  没有办法,吴治国只能往镇上跑,车子经过安慈高速公路建筑工地时,吴治国心想,安慈高速路面刚刚打水泥,村里的稻草覆盖在路上不是正好可以解决路面阳光暴晒和保湿的问题?

  吴治国很快将想法跟镇里领导进行沟通,得到修梅镇政府支持。由修梅镇派专人与安慈高速施工方进行沟通,将农户收割后的稻草进行回购。同时,修梅镇积极与周边企业进行联系,部分企业表示将回收稻草打草绳再利用。

  秋收后的秸秆有了去处,农民也安了心。为贯彻上级要求,修梅镇加强了禁燃秸秆宣传,每日出动禁烧秸秆宣传车,并与农民签订禁烧秸秆承诺书。修梅镇纪委也成立专项小组,不定期督查秸秆禁烧工作落实情况,确保禁燃秸秆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七重堰社区的老党员,陈克长也加入到了禁烧秸秆的宣传队伍。

  10月12日晚,修梅镇七重堰社区农民吴二英收割完的玉米地里刚燃起烟,陈克长立马赶过去将火灭了。“老姐姐,咱不能露天烧秸秆啊,露天焚烧秸秆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而且极易引发火灾。”陈克长详细地跟吴二英讲了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并承诺帮其解决玉米秸秆残留的问题。

  “现在基本上都不烧了,谁家收割稻子了,要割稻机师傅跟农民联系,周边企业将收割后的稻草秸秆进行回收,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落实了上级要求。”10月28日,陈克长笑着打电话说,不烧稻草了,今天修梅镇的天空,露出了一片湛蓝。

  (文/李萌 周靖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