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9元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全民医保目标全面实现……湖南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强。
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02万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56项,涉及安全保障、就业就医、生态环境、安居出行、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解决了一批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保障能力从弱到强。建立起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
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教育领域一系列湖南经验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2008年的55.55%下降到2017年的32.23%;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7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省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增强,书写了一张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
1.民生实事
一件接着一件办,累计投入超万亿元
“2015年创业之初,公司靠借钱给员工发工资,步履维艰;国家优厚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助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渡过了难关,现在,企业发展来势喜人,公司打造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了3亿元。”8月28日,湖南机械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旭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创业遭遇瓶颈的刘旭龙,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中国创翼”大赛长沙赛区比赛。作为创业重点扶持对象,先后获得长沙高新区“柳枝行动”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长沙市创业带动就业示范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初创企业一次性开办费补贴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顺利度过初创期,获得快速发展。
创业公司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就业。目前,湖南机械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已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180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促就业、稳就业成了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化导向转变;就业服务,由服务城镇劳动者向统筹城乡转变。
人们也经历了从分配就业到自主就业、择业的转变。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制定实施“1+3+X”新一轮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渠道更加多样,稳就业措施日益完善,劳动者在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措施推动下,走向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规模由1952年底的1188.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
安居乐业,离不开更安全的社会保障、更安定的生活环境。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实事。15年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多项民生实事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02万亿元,完成重点民生实事156项,除“城镇新增就业”这一重要项目外,还涉及安全保障、就学就医、生态环境、安居出行、文化体育等多个民生领域,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庄严承诺,办好12件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新增农村通自来水人口120万;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在走来。
2.民生保障
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保障能力从弱到强
“70年来的变化,太多了!”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老人喻桂霞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比如,退休后由社保发放养老金了,生活不愁了。”
喻桂霞曾是长沙轮胎橡胶厂的一名工人。最初,企业没有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一说。而随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参保手续。
1996年7月,喻桂霞退休,退休工资从最初的每月700元,增加到现在的2900元。她告诉记者,老伴没有工作,2010年,子女们凑钱给他补缴了养老保险,现在1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养老金,“两个人的养老金加在一起近4000元,生活有了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施行《劳动保险条例》,1995年《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湖南省企业职工经历了由企业负担退休工资的“企业保险”,到退休工资实现社会化发放的历史性变化。不管企业停产或破产,退休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入手,湖南省开始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保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持续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险进入统筹城乡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成熟定型。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9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67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76.78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保障水平从低到高,保障能力从弱到强。
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连续1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平均养老金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99元左右;城乡居民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试点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比国家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高出15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提高到1145元/月。
社会救助建制以来,农村特困人员生活标准提高到5496元年。全省敬老院发展到1900余所,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8万余张,养老床位不足问题得到改善;出台17个养老服务地方标准,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全省城乡低保标准达到479元/月、4292元/年,比2004年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329元/月,比2007年农村低保建制之初提高3609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352元、212元,比2004年的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293元,比2007年农村低保建制之初提高182元。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计113.3万人,发放资金7.84亿元。
3.民生教育
基础教育长足发展,重大改革领跑全国
这个夏天酷暑难耐,芙蓉学校施工紧锣密鼓。
统一的logo设计、一色的蓝顶白墙、配齐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楼、温馨整洁的学生宿舍、宽阔明亮的风雨运动场……散布在全省43个贫困县的100所芙蓉学校,有的已成为学生的乐园,有的正在热火朝天建设。
芙蓉学校建设,正是湖南强力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体现。
70年来,湖南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接管与改造旧学校,建设新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着力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先后创造了“桃江经验”“东安经验”“郴县方向”“五个口子”“汨罗素质教育”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与经验。
湖南省还率先实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率先启动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率先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领跑全国。
高职高专在校生56万人,排全国第五;中职(含技校)在校生78.9万人,全国排名第八;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6%和88%以上。入选国家示范专业点38个,全国排名第二。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也显著提高,对接湖南10大千亿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组建了36个职教集团;全省高职院校与123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111家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119个。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所高校、在校生2500多人,到2018年的121所高校、在校生177万人,湖南高校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
4.民生健康
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如今在家门口医院就能治我的病,想不到啊!”日前,溆浦县大江口镇70岁的村民董宪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喜悦地说,他年轻时挖煤多年,不幸患上了“矽肺病合并难治性气胸”。
由于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有限,董宪改多次到外地医院诊治,依然没有彻底治愈。如今,大江口镇中心卫生院旧貌换新颜,投资达5500余万元的住院综合大楼屹立在沅水之滨,正向二级医院跨越。从省人民医院学成归来的卫生院大内科主任向长志采用“大管胸腔闭式引流+自体血封堵术”,解除了董宪改的顽疾。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医疗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239个增加到2018年的5.62万个,每万人口拥有医生数由5人增加到26.2人,老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
2009年实施新一轮医改以来,湖南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时,不断加大医改投入,2009年至2018年,医改投入总额达3279.5亿元,平均增幅21.8%。
经过不懈努力,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2008年的55.55%下降到2017年的32.23%。
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也在不断减轻,截至2019年二季度,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81.53%、70.13%,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了70.18%、56.90%。
随着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7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
随着“健康湖南”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起各级各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的就医圈基本形成。
(文/刘银艳 余蓉 段涵敏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