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的消息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今年湘潭市将完成65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治理,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将达40%、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将达40%。随着整改完成,公办园将离家门口越来越近,城乡居民学前教育获得感、满意度将大幅提升。
今年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的背景是什么?湘潭市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与困难?将采取哪些措施强力推进?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
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
为补齐学前教育短板,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党中央、国务院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
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并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治理作出部署。
2019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通过全面摸排、分类整改,集中解决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办园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年中,湖南省教育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以进一步提高全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切实办好学前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根据中央、省统一部署,湘潭市迅速行动,于2019年底出台了《湘潭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和规划建设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湘潭市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建立了专项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和集中办公制度,全面落实这项工作。同时,市级财政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按时治理并举办为公办园的每所奖励50万元,按时治理并举办为民办普惠园的每所奖励10万元。
城乡居民特别期待
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是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老百姓对此特别期待。
近年来,湘潭市学前教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离老百姓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如湘潭市2018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12.5%,2019年提高到21.75%,但和国、省水平差距甚远。
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导致入园难、入园贵,大大加重了城乡居民学前教育负担。由于选择余地不多,不少居民只能将小孩就近送到民办园甚至收费昂贵的高档园。与公办园相比,相当部分民办园在办园理念、师资力量、场地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民办园发展良莠不齐,大大限制了湘潭市学前教育的跨越发展,“去小学化”教学阻力重重。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
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愿景很美好,但要如期实现,仍存在不少“拦路虎”。
经有关部门调查摸底发现,湘潭市这次纳入中央、省统一治理的65个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已规划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或在建的55个,未建设的10个;已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并已举办的32个,尚未举办的33个;且已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均未移交给教育部门。
这65个幼儿园治理困难重重,如某些小区幼儿园根本未按规划建设到位,现在想建已没有地盘;某些小区建设的幼儿园是商业出让用地,政府收回需要大笔资金;某些小区幼儿园资产已出让给第三方,仅谈判协商就大费周折。
3月11日,湘潭市召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这次治理分摸底排查、联合整改、监督评估三个阶段。摸底排查要求针对规划、配建、移交、使用不到位等情况,摸清底子、开出清单、建立台账;联合整改阶段,由市住建部门牵头负责建设、督促移交工作,由市教育部门牵头负责移交、接收和使用工作,各县(市)区政府、示范区(园区)管委会针对整治清单,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案”要求逐一整改;监督评估阶段将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示范区(园区)管委会自查、摸排、整改等环节加强督导、监督和评估,对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通报。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市将以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为契机,通过新建、回收、盘活等方式,大大增加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至今年底,全面完成省下达的65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任务,实现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40%(2021年底前原则上达到50%),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