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老厂房里,齿轮与桁架诉说着工业往事,新潮的文创工作室与热闹的艺术展在此交织,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的“新老对话”;乡村中闲置的农房被巧妙改造,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法式花园,随手一拍即是美景;城市角落里那些曾经废弃的场地,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年轻人尽情挥洒汗水的运动公园……
近年来,荷塘区用“产业思维”为闲置资源“量体裁衣”,让一个个“沉睡的资产”苏醒,串联起“一区一园一圈”的文旅新图景,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注入了别样活力。
一盘棋布局:给闲置资源找对“新身份”
盘活闲置资产,先得摸清“家底”、定好方向。荷塘区将全区闲置资源纳入文旅发展“大盘子”,勾勒出“仙庾岭旅游度假区、齿动·1958文创园、城市运动活力圈”的空间蓝图,让老厂房、旧农房、闲置地块与城市功能、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不是所有资源都能一刀切,得按‘脾气’定出路。”荷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前期调研,我们给不同闲置资源贴上了“专属标签”:工业遗址主打“工业记忆+现代生活”,乡村闲置资源突出“乡土味+体验感”。比如齿动·1958文创园,从原株洲汽车齿轮厂的老厂房里“长”出了网红摄影基地、创意工作室,老机床成了打卡背景,旧桁架下办起了服装秀,工业基因与时尚元素碰撞出奇妙火花。
为了让思路更开阔,荷塘区还组队赴海南、张家界“取经”,把“IP打造”“沉浸式场景”等理念搬回来。如今,在荷塘区的文旅项目里,既能触摸历史的温度,又能感受潮流的脉动——这正是“对标先进”结出的果实。
分类焕新:“老物件”里藏着“新玩法”
“没想到老齿轮厂能这么潮!”周末来齿动·1958打卡的市民李女士,正对着保留着桁架结构的厂房拍照。这个曾见证“株洲制造”辉煌历史的老厂区,历经一年多的精心改造,老厂房在保留工业印记的同时,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与生命力:Y MEET创意工作室里设计师们灵感迸发,小黑熊摄影基地成了年轻人拍写真的热门地,国标游泳馆里水花四溅……工业老厂区实现了从“锈带”到“秀带”的逆袭。
目前,这里已签约17个项目,总投资超5000万元,预计全面运营后日均客流量将突破5000人次。老工业厂房不再是“城市伤疤”,反而成了承载记忆与活力的文旅新地标。
下班后的新塘路格外热闹:熊猫不慢音乐体育公园里,年轻人在足球场奔跑,音乐演出区传来动感节奏;钻石空间体育公园里,家长带着孩子打羽毛球,特色商铺前坐满了休息的人。谁又能料想,这片如今生机勃勃之地,往昔竟是低效闲置的金属回收公司地块。
通过功能重构,这些城市“边角料”被赋予了新使命:运动健身、青年社交、潮流消费……多元化的场景让闲置空间成了全龄段喜爱的“活力磁场”,也让城市文旅消费有了更多元的载体。
在仙庾岭的山坡上,几栋白墙灰瓦的建筑格外显眼。这是由闲置农房改造的“珍珠白度假庄园”,推开窗就是田园风光,周末常被亲子家庭订满。而在另一处,原本一栋默默无闻的农村自建房,经过改造后更让人惊喜——改造后的“曼妙花园”保留着乡村建筑的质朴,还极具法式浪漫情调,在网上成功“出圈”,不少游客慕名可以在这里喝茶饮、做手作,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美照,分享这份法式浪漫。
“乡土味不能丢,新功能要实用。”荷塘区用“绣花功夫”改造乡村闲置资产,曼妙花园、紫轩明舍等项目接连落地,民宿、研学、文创等功能一一嵌入,让仙庾岭成了市民近郊休闲的“香饽饽”。曾经的“闲置农房”,如今成了激活乡村旅游的“金钥匙”。
业态混搭:让新地标“火”起来
要让新地标持续“圈粉”,业态和宣传缺一不可。荷塘区玩起了“文旅+”的混搭风:在齿动·1958,服装发布会与工业风场馆碰撞出艺术火花;仙庾岭的民宿里,游客能学做非遗手作;熊猫不慢公园中,匹克球、音乐演出吸引着潮流青年;乡村项目里的仙庾土菜、田园茶饮,让“在地风味”成了最好的招牌。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宝藏地”,荷塘区放出了“组合拳”:芒果TV《密室大逃脱第7季》在齿动·1958取景。同时,区里还主动对接湖南出版集团等企业,引进乐之书店等优质品牌,用“头部+特色”的商户组合留住客流。
项目能顺利落地,离不开“保姆式”保障。荷塘区将闲置资源盘活纳入重点项目清单,市、区领导牵头破解难题,从建设到运营全程“盯梢”。雨污分流、停车场规划、垃圾清运……荷塘区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门联动,把配套服务做细做实。商户们说:“从审批到开业,啥难题都有人帮着解决,干活特别顺!”
闲置资产的“华丽转身”,不仅让城市多了烟火气与新活力,更让文旅融合的画卷在荷塘区徐徐展开,成为市民幸福感与城市竞争力共同提升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