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门前整洁’写进村规,院坝柴火垛可不能乱堆咯!”秋日的清晨,凤凰县新场镇三口村农家说事小院里,村支书刘元兵围着炭火塘和村民唠修订村规的事。苗家阿婆吴金翠指着织锦笑道:“像织西兰卡普,村规条款得合大伙心意!”
如今在凤凰县,286个村(社区)靠着接地气的村规民约,把以前的“乱摊子”变成了“好光景”,“小村规”撬动了“大治理”。
支部领着干,村规有准头
“没刘书记带党员熬八年,咱村哪能八年‘零信访’!”村民张建国赞叹。新场镇三口村公示栏前,刘元兵叮嘱网格长“修订后的村规再核对,猕猴桃基地条款得每户签字。”
这源于“镇党委统筹—村支部引领—片长、组长、邻长落实”的三级体系。去年,禾库镇吉云村婚事多,村“两委”联合红白理事会将“抵制天价彩礼”写进村规。村主任龙光清带头签承诺书“我家闺女出嫁,彩礼绝不超3万元!”党员们开院坝会、唱苗歌宣传,“婚事简办”成苗寨新风。
在吉云村,一对苗族新人正用一场别样婚礼诠释 “轻装上阵”。没有繁琐冗余的程式,身着传统盛装的他们,在充满民族特色的仪式里,与亲友共庆。
全县各村修订村规均从党支部提议开始,走“四议两公开”流程,乡镇司法所全流程把关。“我们全力做到村规民约的每条条款,既得接‘地气’又要合‘法理’。”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龙丹说。
大伙出主意,村规更贴心
“在外打工的后生,村里发展苗绣,有啥点子?”廖家桥镇大坪村微信群里,村支书龙梅一提问,几十条回复涌来。这是凤凰县“线上+线下+移动”征集民意的日常,去年党员网格员走访3500余户,收集了2300余条建议,“民族团结”“智慧安防”等28项内容写入村规。
大坪村“积分制”就是村民想的招。“志愿服务赚积分,换日常用品还能省开支!”村民石玉珍算得清,560多分爱心积分兑换米油等生活用品,帮村里挽回损失的同时还节约了个人开支。如今,环境整治,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小孩都知道“乱倒垃圾会扣积分”。
“以前议事要么冷场要么吵架,现在一起定规矩,干活有劲!”大坪村村民龙梅说,村规成了村民安居乐业的“金钥匙”。
苗歌唱规矩,新风入人心
“银饰再亮不如心透亮,彩礼再重难比情意重!”禾库镇吉云村苗歌手龙阿妹一曲《劝嫁歌》,院坝掌声雷动。她把移风易俗编进歌,不少人家主动降彩礼。
凤凰县将村规与苗族文化结合。在吉信镇满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驻村第一书记唐喜用“彩礼少一点,幸福多一点”解读条款;“杀年猪”“捉稻花鱼”时,法律明白人龙罗进讲法治内容。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村规民约进苗寨”活动150余场,发倡议书5.2万余份,村广播循环播,6万余群众记牢规矩。
“以前办酒摆十几桌,现在村规限5桌,省的钱能给娃交学费!”满家村村民吴秀莲说,苗寨比彩礼的少了,比日子的多了。
科技助监督,规矩不落空
“刘书记,三组路口有垃圾!”新场镇三口村联户微信群里,村民发的照片刚传,网格员就回复:“10分钟到!”村里综合治理平台上,90%区域高清监控实时传画面,网格员盯屏就能巡查、调解。
在新场镇大坪村,村里还请离任村干部组建监督小组。大坪村龙老爹上门劝导时,总揣着《村规执行手册》说:“整改情况都得记清。”线上线下监督,全县已化解矛盾340余起,村规履约率超98%。
如今的凤凰县,三口村猕猴桃基地靠村规守秩序,吉云村、满家村苗绣工坊凭新风创好业,大坪村积分超市用小积分育文明……党建领、大伙定、文化润、科技护,“小村规”正笔耕不辍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浪潮中越变越美。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