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学研融合 推动湖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10-24 07:02 【字体:

  导读

  文化,是民族的家园;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9月在湖南考察时,就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推进湖湘文化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肯定了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预示着文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湖南是文化大省。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产业特色和优势日益凸显。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51.24亿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总体来看,湖南文化产业仍处于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与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相比,在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文化产业是知识和创意密集型产业,湖南应进一步发挥高校众多、科教资源丰富优势,以产学研融合助推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提质升级,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内容合作,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内涵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不断产出优秀原创作品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一是深入挖掘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陈出新。湖南是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应通过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强化校企对接,对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改造,打造适应市场、古今交融的文化产品,形成一批基于湖湘文化元素、特色鲜明的文创品牌。

  二是共促跨界融合。推动文创产业内容形态延展边界、对外融合,促进视频、直播、游戏、影视、文学和高校文化等不同内容形态IP联动,打造一批文创IP品牌,不断创造文化消费新热点、增长新动力。推进文创与旅游、农业、金融、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拓展传统产业市场空间。

  强化产教融合,集聚文化产业发展内力

  文化产业说到底是头脑产业、智慧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兴盛的关键。湖南有4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还有众多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应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

  一是创新文化艺术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突出实践教学与特色教学,邀请文化企业高层次专业人员加入高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高校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授课和实训等全周期教学,推动艺术教育从“课程制”向结合市场、注重产教融合的“课题制”教育转变, 通过校企人才共育、教学共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推进联合办学。建议借鉴中广天择传媒学院等成功经验,推动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探索“学历教育+实战实训”人才培养机制,办好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加快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学院筹建,打造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视频文创产业教学基地。

  三是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依托长沙天心文化(广告)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结合企业产业链和高校专业布局,建立一批学科专业优势和企业产业优势较为集中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意实践能力。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

  一是共建文创园区。借鉴南京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成功经验,以高校为主,整合优质文创科教资源,与企业、地方政府共建文创园区,打造一批富有校园特色的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产业基地。

  二是共建研发基地。推动省内重点院校依托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特色优势学科,联合头部企业、地方政府设立文创研究中心或文化产业研究院,吸引、集聚文化产业人才,打造一批覆盖文化产业全周期、全链条的高水平创新平台。

  三是推进“两山”协同。聚焦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岳麓山大科城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两山”协同发展。依托重大科技项目,联动国家超算长沙中心、马栏山计算媒体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院、下一代互联网宽带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马栏山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围绕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在文化产业领域应用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推进文化产业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

  强化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加强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依托后湖科创·文创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高校文创成果转化基地或成果展示平台,促进学界成果与业界需求对接。

  二是支持高校参与兴办文创企业。文创产业属“轻资产”产业,创业资金门槛相对较低。应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学科等方面优势,鼓励高校师生创办文创企业,加速优秀文创成果转化。

  三是积极开展文创赛事活动。推动高校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创意作品展示会、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活动,催生更多优秀创意设计作品产出,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文/田祖国)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吴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