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有何深意,未来湖南将如何推动?”
在1月25日上午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厅长通道”上,面对记者的提问,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以湖南的“三超”为例,阐释何为“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我的理解,就是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自主可控,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像我省的‘三超’——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超高速列车,持续领跑世界,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人才高地、平台高地、原创技术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在童旭东看来,要通过发力这四个高地,从而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将深入实施芙蓉人才计划,完善全方位的创新企业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全链条人才成长梯队,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建好用好‘两区两山三中心’重大平台,布局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基地;在前沿领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实行‘揭榜挂帅’,实现从0到1的突破;强化产学研结合和协同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打通‘堵点’‘断点’,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现实生产力。”童旭东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主体的培育。童旭东介绍,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4类创新主体,湖南的“绝招”是分类施策,发展壮大。比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的“招数”是抓“量质双升”,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孵化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发展。针对高校,重点抓“强基协同”,“强基”就是依托高校优势条件,争取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协同”就是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推动优势学科与优势产业协同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科研院所一定要改革赋能。”童旭东表示,湖南将进一步扩大院所自主权,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增强内生的活力和动力。而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童旭东则给出“培育壮大”的期望。“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人权事权独立,研究方向明确,知识产权清晰,成果转化高效等优势,我们将进行专门的政策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其汇聚,造就一支全新的科技创新生力军。”他说。
(文/王为薇 图/辜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