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多月高温无雨,地处娄邵衡干旱走廊的涟源市旱情特别严重。7月至今平均降雨量不足62.1毫米,部分地区已连续60天无有效降雨。较历年同期均值(293.8毫米)偏少78.9%。龙塘镇、三甲、七星街镇等14个乡镇4363人饮水受到影响。
涟源找水打井保障群众用水。
“太好了,有水喝了!”9月14日,涟源市荷塘镇岺上村快干涸的大冲水库一角,清冽的地下水从136米深的水井奔涌而出,现场一片欢腾。
岺上村属于喀斯特地貌,难以涵养水分。全村17个小组2200余人,有一半靠大冲水库保障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因连续干旱,水库“见底”,再过10多天,村里就会无水可喝。
寻找新水源迫在眉睫。
涟源市水利局获悉情况后,立马联系418地质勘测队进行现场勘测,寻找合格水源。经历两天两夜奋战,终于出水。“水井一天出水量144立方米,能保障村里一半人的安全饮水;村里另一半人因居住海拔过高,只能用消防车送水。”村党支部书记肖丁杰说。
涟源扎实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成立找水打井工作专班,坚持应打尽打,量化工作任务,按照轻重缓急,突出解决当前人畜饮水问题。加强专业指导,利用水利、自然资源、水文等行业优势,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对找水打井技术指导,成立专业施工队伍,由418地质勘测队勘测地形,寻找水源,发动民间打井队和群众一起参与。
走进涟源市白马镇孙家桥村,一路上,水田开裂,田里、菜地的水稻、红薯、蔬菜、玉米等已焦干成黄褐色。
“突突突!”在一处小山坡上,一台深钻打井设备正在作业。水井已打近70米深,预计还有几天才能出水。
除了专业队伍支持,村民找水热情不减。9月14日晚,涟源市渡头塘镇檀山湾村废弃矿井边亮起灯光,潜水泵抽出的井水汩汩流向村民家中。
檀山湾村处于渡头塘镇水厂供水最尾端。村里用水经常出现“断供”。村支书罗保辉带着村民寻找水源。将村里废弃的矿井水送去专业机构检测。发现水质合格后,带着村民深入矿井65米处取水,通过潜水泵、增压泵将水抽上来,送往家家户户,目前可满足全村每天两小时的用水供应。“我们正在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好后可实现全村24小时生活用水供应。”罗保辉介绍。
立足抗夏秋冬连旱,涟源要求每个乡镇、每个村组、每口井均要明确具体责任人,确保尽快实现有地下水水源的饮用水困难地区水井“全覆盖”。截至9月15日,全市完成打井出水81口。
(文/龚雅丽 刘文峰 廖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