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提出着力建设“8个现代化新湖南”,提法新颖,措施具体,目标鼓舞人心。其中,“扩大有效投资”设专章阐述,彰显有效投资对建设“8个现代化”的关键作用。
有效投资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保住有效投资,就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面和发展质量。在规划纲要中,引领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目标任务都离不开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五大重点领域,梳理出单体项目原则上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程项目共770余个,总投资超过7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约5万亿元。
投资连着需求和供给,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从投资方向看,民生工程投资增长5.1%,生态环境投资增长7.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8%,高出全国增速。在疫情冲击下取得的这一发展成就,的确来之不易,其中有效投资是重要的拉动力。“8个现代化”居首位的是“三个高地”支撑。“三个高地”要高起来,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现这种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扩大有效投资。
有效投资是调结构、补短板的重要方式。以需求带动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这中间的跳板就是有效投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决定了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湖南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在民生领域、城乡区域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乡村地区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与城镇相比,差距明显。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卫生设施、物流体系、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短板,客观上要求通过增加有效投资予以补齐。湖南的重大投资方向,主要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株潭一体化等一批重大工程,以及民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强基础、补短板的取向非常明显。
有效投资不是政府的单人舞。财政投资公共事业诚然关键,但发挥好引导带动,以四两拨千斤,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为重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需要财政集中力量投入,而民间资本,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同样重要。从去年看,湖南民间投资增长只有3.0%,说明还有潜力可挖。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拆除妨碍民间投资的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充分释能。
有效投资是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抓手。落实湖南“十四五”规划纲要,必须围绕“三高四新”战略,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着力实施“扩投资四大行动”,稳定有效投资增长,让项目投资产出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提供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