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专题>精准扶贫>扶贫播报 > 详情

【精准扶贫在三湘】让“睡狮”变“醒狮”

  1月15日一大早,一阵阵“咚咚锵”的锣鼓声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在沅陵县杜家坪乡柳林村村部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

  两个“老把式”正带着两个年轻人舞狮子。两只浑身金黄的“狮子”踩着鼓点,时而摇头摆尾,时而腾身跳跃。柳林村中断几十年的舞狮活动恢复了,快乐、热闹的气氛弥漫山村。

  “‘睡狮’变成了‘醒狮’。”村党支部书记刘招武告诉记者,“省政府金融办扶贫工作队来了后,村里产业逐年兴旺,传统文化活动也逐步恢复了。”

  柳林村是沅陵县最偏远、平均海拔最高的水库移民村、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76人,占全村总人口29%。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120元,属于典型的“隐藏在青山绿水间的深度贫困村”。

  要让“睡狮”变“醒狮”,关键是找准路径。2015年4月初,省政府金融办扶贫工作队进驻柳林村后,不盲目施展“拳脚”。“花了近半年时间,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先后7易其稿,制定了3年帮扶规划。”工作队队长李志豪说,经过详细调研,对柳林村确定了“以产业为主,突破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模式”的帮扶思路。

  工作队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探索扶贫长效机制。经工作队牵线搭桥,村里先后引进了省茶叶集团、湘佳牧业、湘西牧业、博嘉魔力、雪峰山菌业等大企业,以“企业带农户”方式,着力发展茶叶、土鸡、魔芋、香菇、黑猪、苦荞等特色产业。并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形式,把村里所有贫困户“捆绑”进具体项目。

  为解决发展产业“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工作队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将柳林村打造成信用村,协调金融机构对全村农户开展评级授信,并围绕特色产业、农村“三权”抵押,开发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建立“帮扶单位+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并建立金融产业扶贫协会,设立产业扶贫担保金,存入农商行,让农户获得贷款支持。全村总计获得贷款248万余元。

  “我们沐浴着金融扶贫的金色阳光。”村里贫困户罗高华是金融扶贫的受惠者,这句话是他发自肺腑的感慨。

  2015年初,罗高华尝试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由于市场不稳定、缺少销售渠道、抗风险能力弱,罗高华搞养殖举步维艰。工作队驻村后,联系技术人员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并联系省内最大的养鸡企业——湘佳牧业,对他进行帮扶。当年,通过评级授信,罗高华还获得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支持,养殖土鸡2000只,增收2万多元。2017年,在工作队支持下,罗高华牵头成立了柳林土鸡专业合作社,加强与湘佳牧业合作,获得担保贷款20万元,养鸡规模达到10万只,合作社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

  如今,柳林村早已醒来,眼前一片光明。村支书刘招武介绍,村里各项产业有优势农业企业“兜底”,产品销路不愁。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实现整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