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生态保护成效可触可感
去年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4.29%
前不久,湖南省林科院科研人员在湘乡水府庙水库开展水鸟监测,发现17只鸳鸯排成一字,时而水面嬉戏,时而成群翱翔。这是水府庙水库首次发现较大规模野生鸳鸯。
野生动物的身影,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除鸳鸯外,桃花水母、中华秋沙鸭等“稀客”也相继到湘潭栖息。这是该市守护青山绿水和蓝天净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省民调中心调查统计显示,近5年,湘潭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均超90%,2024年达94.29%,为历史最好成绩。
湘潭实施大气精细化管控,形成以138个小微站及企业排放在线监控为基础,以国控站、省控站、颗粒物组分站、VOCs组分站为基准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利用雷达、无人机、走航车等,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及时掌控区域内污染状况变化趋势,积极调度、落实减排。今年3月,该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8%。
为守护好一江碧水,湘潭开展“乱占、乱建、乱采、乱堆、乱倒、乱排、乱养、乱捕”等“八乱”问题整治,将河湖整治范围由大江大河大湖,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全覆盖。该市累计整治河湖“八乱”问题783个,拆除网箱4.3万口,取缔砂场102个。去年,湘潭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湘潭是“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先行区”建设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基本完成市域范围内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推进重点区域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去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
(文/彭婷 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