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
4月17日,在位于沅江市的湖南芦小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生产芦笋系列美食。公司今年计划收购芦笋5000吨,预计年产值2亿元。
沅江市拥有86万亩湖洲湿地、45万亩芦苇荡,芦笋天然生长。芦笋学名“荻笋”,是南洞庭湖湿地早春芦苇嫩苗,富含16种氨基酸与多种矿物质。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沅江芦笋”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2015年以来,沅江市以生态优先为指引,推动传统造纸用芦苇向高附加值健康食品产业转型。该市连续9年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农户参与”模式,培育芦笋生产和销售企业16家。为将一根芦笋“吃干榨尽”,沅江市延伸芦笋产业链,主导制定多项省级地方标准,研发芦笋粉汁、芦笋糖果、芦笋面条等9大系列20多种产品,获得发明专利12项。2024年,沅江芦笋上榜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如今,沅江市已建成高标准芦笋采摘示范基地10万亩,芦笋年产量约3万吨,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2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随着芦笋产业的兴起,众多上岸渔民和脱贫户投身其中。沅江市上岸渔民李梅夫妇在10多天的芦笋采摘期,收入近6000元。
“沅江芦笋产业发展,既推动经济增长,又保护南洞庭湖湿地生态,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沅江市芦笋芦菇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熊立波说。
(文/郭朵朵 董琼香 钟祖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