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汝城小村庄的“三色蝶变”到全市“十大惠民工程”的系统推进,郴州推动“民生温度”与“发展厚度”的有机统一——
幸福民生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亲临湖南,首站来到郴州汝城沙洲村。传承“半条被子”初心,接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郴州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将民生愿景化为幸福实景。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郴州倾力打造“十大惠民工程”品牌,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郴州已连续三年民生实事工作全省排名前列,2024年民生可感行动获省政府大抓落实激励奖。
红色沃土育新机
小村撬动大产业
五年间,汝城县的小黄姜产业,已“长”成产值超20亿元的大产业链。
在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内,冷链集散中心工人忙碌分拣,各地货车穿梭不息,脱毒姜苗青翠葱茏。郴州市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辉感慨:“脱毒培育起步晚,但供不应求,看来这条路走对了。”
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汝城县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科技特派专家团,攻克姜瘟防治难题,让姜农告别“漂泊找地”,实现稳定增收。产业园内,品相不佳的小黄姜也被“吃干榨尽”,鑫隆农业公司将其加工成姜粉、姜片,既提升附加值,又减少浪费,每年节省转运处理费30多万元。
产业兴旺,带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汝城县以红色沙洲4A级景区为轴心,通过红色资源整合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从“一点红”到“全域红”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深入实施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专项行动,开辟了文市瑶乡、塔林瑶寨、秀水小漓江等热门景点。
与红色沙洲景区隔河相望的文明瑶族乡韩田村,依托“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风景变‘钱’景、危房变菜园、果园变乐园”。村里拆危拆旧,腾地建设“四小园”和村民活动广场,因地制宜打造韩田游乐园,融入龙文化元素,年创收超10万元;村里还立足传统村落底蕴,让香火龙非遗展览馆与龙游乐园相映成趣。
秀水瑶族村盘活闲置老屋,打造集滨水嬉戏、采摘露营、民宿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基地,串联沙洲青创空间、秀水爱情谷等景点,并规划千亩特色水果示范基地。
五一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300多个工日,共商共建,完成改水改厕、雨污分流,拆旧复绿建设生态菜园、停车场,户户铺鹅卵石巷道,家家门前自成风景。
就业市场激活力
创业沃土聚英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劳务输出大市,郴州人社部门通过特色劳务品牌创建、“五化五联”(城乡多元化平台联结、智能化服务联网、专业化队伍联络、市场化手段联营、精细化管理联动)等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激活就业市场活力。今年1至8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4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17.5万人。
如,特色劳务品牌“福城银嫂家政”,搭建起郴州、福州两地劳务协作的桥梁。郴州已召开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福城银嫂”从劳务输出向品牌输出升级。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在汝城县秀水瑶族村,引进企业建设精品民宿,发动农户发展特色民宿7家,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北湖区创新“政策找人”机制,组建团队上门服务大学生创业,建立动态台账、配备“陪跑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30万元;永兴县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拎包入驻”场地,整合银企资源,定制课程、推行帮代办服务;郴州经开区构建“空间+服务+资源”三位一体的创业支持体系;宜章县推进智能化“零工驿站”建设,运用数智一体机、AI数字人等技术,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郴州出台《郴州市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15条可操作、可落实的“干货”措施,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333”参互机制,3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困难非公企业获保障。“零工驿站”、青创空间、技能培训讲堂……这些举措共同构筑了“创业郴州、万事无忧”的热土。
同时,“免票游郴州、背包来创业”活动也已启动,郴州高铁站、火车站设立的文旅驿站,成为受邀学子们抵郴后的“创业第一站”。截至目前,报名应届毕业生超过5000人。
学有优教启新智
幸福生活再“加码”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郴州不懈的追求。五年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画卷在福城大地徐徐展开。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普及率分别达90%、98.5%、93.3%。教育工作连续获得省政府大抓落实督查激励。
在安仁县一中,新建的“特立科教楼”让高一学生张诗琦感叹:“多媒体虚拟教学,让实验课变得更加有趣。”这栋投资3750万元的7层建筑,是全省11个“徐特立项目”之一。郴州已组建69个教育集团,111所城市学校结对帮扶258所农村学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郴州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联合103家单位成立,专业设置紧密对接“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特殊教育同步发展,11个县市区均建立特教学校或特教班,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36%。
郴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筑魂育人守初心。市县党政领导讲思政课300余场,组织“我的韶山行”“我的沙洲行”红色研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配备专兼职思政教师8725名,培育名师工作室300余个。
让群众就近“看上病”,是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2025年,郴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行动,截至8月底,已完成111.67万人,完成率达85%。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不断完善,郴州被列为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
医疗保障持续发力,桂阳县实施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改革试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使用特定药品可100%报销,实现“确诊不出乡,拿药不出村”。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41家机构接口改造完成率100%。医联体建设覆盖612个,贫困县区完成远程诊室建设,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超90%。
以实干书写的民生答卷,厚重而温暖,彰显了“民生温度”与“发展厚度”的有机统一。踏上新征程,郴州将继续不断为民生福祉“加码”,为美好生活“加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郴州新篇章。
(文/唐哲宁 陈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