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 ||
日期 | 2021-01-10 | 网名 | 王满生 |
内容 |
科技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自身的有力工具,更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学习、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成果面前,我们要学习和普及的知识越来越多。而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接纳能力直接关乎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势在必行。1.可以将科普教育纳入中小学甚至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当中,利用现有课程和特色作业进行科普教育。如设置科技类系列选修课,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接触科技,感受科技,为学生了解科技、走进科技、体验科技创造空间,搭建平台。2. 学校定期开展特色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举办科技文化节、科普宣传讲座,让学生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3.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科普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科普教育的熏陶。4.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人员队伍的建设。 |
答复部门 | 省教育厅 | ||
答复时间 | 2021-01-15 | ||
答复内容 |
多年来,我厅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按照《湖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将科学素养纳入各级各类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在大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主要做法是: 第一,将科学技术课程建设作为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是将科学素质教育融入中小学学科教学之中。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初中阶段开设地理、理化生课程。高中阶段开设物理、化学、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诸多必修和选修模块。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二是加强科技活动等地方课程建设。全省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置了科技活动地方课程;从三年级到八年级开设了生命与健康常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了劳动技术、绿色证书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要求高中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在教育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要求,在教法上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学生习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上注重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大力推进包括小学科学实验室在内各级各类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使用工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四是将科学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改革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第二,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抓手。一是要求各地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并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二是重视发挥中小学家长及家长学校、校外教育场所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三是利用国家和省级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场所建设,逐步形成了多级校外活动场所网络,目前全省有7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126个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615个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些场所大多数配备了科普器材、手工制作器材等,建设科技活动室,开展了创造发明、科技制作、劳动技术、天文、学科特长等方面的科普活动。 第三,将各类竞赛和科普活动作为提升科学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我厅积极组织或配合协助、支持开展各类竞赛和科普活动,提升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奖评选、“中国航天日”科普教育活动、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网上学习答题测试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类校园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等。 当然,由于认识水平和条件差异,各地各校在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困难。下一步,我厅将根据全省“十四五”科普规划和“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你提出的建议意见,继续加强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学校科学普及和创新教育,进一步提升我省青少年科学素质,为落实全省“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力量。 谢谢你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