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去哪了

标题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日期 2020-12-14 网名 有梦想的大豪
内容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快节奏、多风险和强竞争使每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也给刚涉世的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找到能稳定预测学生心理危机的指标,科学准确预警学生的心理危机,建立大学生危机预警系统十分必要和迫切。当前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更多的是事件发生后或心理危机凸显出来后才做出的被动反应性的干预,然而,我认为干预和预警的重点应转移至筛查出心理危机易感性高危人群并进而对其进行干预,一方面这种干预的成本较小,另一方面被干预群体体验的痛苦感较少。因此,相比事后的预警与干预,早期的事前预警和干预更加事半功倍。

答复部门 省教育厅
答复时间 2020-12-21
答复内容

你好! 来信收到,你思考的问题很有意义,你的建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有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湘教工委通[2009]5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7]128号)中,对各高校构建“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开展危机通识教育,提高危机应对意识。各高校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25心理健康活动月、双十心理卫生宣传周,帮助学生树立“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心理问题求助是正当的、发现心理危机事件主动报告是正确的”观念,提高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的自助、求助、助人意识和能力。 二、四项措施,及时锁定心理危机易感群体 1.开展心理普查。新生和毕业生是大学生中面临压力源最多的群体,各高校每年都针对性他们开展心理普查,对筛查出来的心理危机易感群体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帮扶,帮助他们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 2.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前后、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重大活动前后、季节交替前后”七个重要时段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对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3.开展成长辅导工作。辅导员、班主任针对处于转变或转折时期的学生,围绕学生思想、学业、就业、生活中的成长发展问题开展辅导,在辅导中发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 4.开展“三进”工作。落实辅导员进教室、进班级、进宿舍的“三进”工作制度,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危机预警信息。 三、两项制度,及时研判危机预警信息 1.建立报告制度。各高校通过“校院班寝”四级工作网络,建立层级报告制度,在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危机预警信息。 2.建立评估制度。心理中心对危机预警信息进行科学研判,根据研判结果拟定干预方案。 四、个案管理,及时预防及时控制。对于处于危机的学生,严格落实“一名危机学生、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干预机制,力保学生在校的学习安全和生命安全。 五、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危机识别和评估能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开展心理评估能力提升的培训,针对辅导员、班主任则每年开展正常异常心理识别的培训。 六、开展科学研究,寻找预防干预规律。全省高校每年组织专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交流会,认识和把握高危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分析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总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开发筛查高危人群的工具,从而有效干预和快速控制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 全省有100多所高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各有高低,另外,学生个体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危机的形成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但我们会经常性地开展工作交流和工作督查,积极推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再上新台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感谢你的来信!感谢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