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开始借鉴中国经验,其中包括使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中医中药在世界上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让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尚真倍感欣慰:“这说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是完全可以有建树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防控体系非常有意义。”
有数据为证。根据世卫组织分析,有近13%的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症患者,有7%的患者可能转为危重症。使用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患者转为重症的比例有效控制在2%-5%,中西医协同作战发挥了“1+1>2”的效果。而战“疫”期间,由杨尚真研制的抗病毒类中药“宣郁化毒方”,成为我省用量最大、服用人群最广的预防方剂,为抗御新冠病毒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重大传染性疾病仍是全人类的敌人,中医药是人类抗疫的重要武器。”杨尚真建议,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要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开展中西医结合参与防治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应建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学科体系,培养建设一支中医功底深厚、重症救治能力较强的临床人才队伍,加强从业人员公共卫生业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中医‘治未病’对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也大有益处。”杨尚真解释说,通俗来说,中医“治未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在传染病及慢性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介入可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作用,可以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与费用。
他建议,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教育和临床实践,筛选一批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作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必备药品,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慢性病治疗;加大宣传,向全社会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