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会大视野>深访谈

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嘉宾】 

  黄志文 省人大代表、

  汝城县委副书记、县长

  张映梅 省政协委员、

  共青团邵阳市委书记

  杨奎 省人大代表、

  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协文教卫体委主任

   【提要】 

  “要以真心实意保民生,以真金白银兴民生,以真抓实干惠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省长杜家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铿锵话语,让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如沐春风,倍感亲切。

  今年省两会,“获得感”这个温暖词汇再度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之一。就业、就医、就学、养老、低保等惠民政策,如何切实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如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如何更加公平阳光地分好民生“蛋糕”?在“向上,新湖南”联合访谈演播室,代表委员踊跃讨论,激荡着思想火花,展现出民生热度。

  【观点】 

  1 温暖词汇3大内涵:公平、尊严和实惠 

  主持人:请大家从过去一年或者“十二五”期间身边的变化,谈谈自己心目中的“获得感”。

  黄志文:我来自革命老区县汝城,我对“获得感”的理解,首先是它很温暖,其次是它有3大内涵:公平、尊严和实惠。公平就是说,“获得感”要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而不是部分人特有的。所谓尊严,就是生活在社会里面的成员要感到受尊重。实惠,是实在的,是说对自己生产生活、成长发展都得到了积极的东西。过去5年,汝城人民吃饭难、行路难、用电难、喝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包括创业难等难题,都有很大的缓解,从百姓脸上的表情,我感受到了他们深切的“获得感”。

  张映梅:政府工作报告说,过去一年,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838元、10993元,年均分别增长7.9%、10%。可以说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住房条件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改善、保障制度的完善,精神层面幸福的感觉也更好了,我觉得这些都是“获得感”。

  杨奎:我在乡镇工作了25年,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我觉得老百姓对“获得感”感受最深的是5个方面,一是钱包鼓起来了;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三是就近就医、就近入学得到了改善;四是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五是养老保障更好了。现在,他们关注获得感,第一是希望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二是公权力公平正义,第三是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2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主持人: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关涉民生,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释放更多更实的改革红利呢?

  黄志文:政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作奋斗目标,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保这些民生实事上加大改革力度,出实招谋实效。汝城是个偏僻地方,这几年随着交通改善,我们抓住机遇培育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迎来了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特色农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等6大基地,2015年县内增加就业岗位6000多个,老百姓就在家门口打工,解决了收入来源问题。

  杨奎: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6项重点民生实事中要建设50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我很受鼓舞。但我依然觉得应该在农村医疗、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教育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优秀教师到山区工作的热情。还有,就是要加大对农民技能的培训,现在年轻人基本上外出务工了,在家里面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加大技能培训,他们也能在家门口增加收入。

  张映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主题,这个方面改革创新的空间非常之大。在创业平台建设层面,要加大青年创业园区、青年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运用大数据做好“互联网+”的文章,而不是“+互联网”。同时,政府要在提供公共科技服务上下力气、做文章。

   3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症下药扶贫脱贫 

  主持人:说“获得感”绕不开脱贫攻坚,我们如何打好实现全面小康的这场关键之仗?

  张映梅:怎么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要求,我觉得要解决好4个问题。第一个扶谁,第二个谁来扶,第三个怎么扶,第四个扶到位以后如何退出。扶谁的问题就是要搞精准识别;谁来扶就是要把责任落实,明确由谁来做这个工作,现在各地都开展结对帮扶,这也是其中一个办法;第三个怎么扶,采取什么办法?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清楚,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切实落实好这个要求,是打好关键之仗的关键。

  杨奎: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我省贫困人口数量还比较多,脱贫攻坚要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搞好脱贫攻坚,以我在乡里工作经验看,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一定要搞清楚,到底贫困原因是什么?是因残、因学还是因病致贫,是缺资金,还是信息闭塞,等等,必须搞得一清二楚,建档立卡。

  黄志文:汝城县去年推出“1+5”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在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之下配套5个文件作为顶层设计,创新扶贫方法。在发展生产上,有能力有条件的,通过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去年半年我们投放了8188万元扶贫贷款,效果很好。对没有条件和技术发展生产的怎么办?搞委托帮扶,政府做中介人、“媒婆”、保证人,把这些贫困户贷的款投放到一些成长性好、效益比较高、又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那里去,让这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给贫困户分红,解决他们收入来源问题。

  4  统筹解决不多、不公、不快的问题 

  主持人:也有群众在“获得感”上有微词,很大一个原因是“被获得”或“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是公平正义问题。在增加群众“获得感”上,如何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

  黄志文:在“获得感”方面目前群众还存在不多、不均、不快的微词。不多,就是政府给予的跟预期有差距;不均,就是分“蛋糕”的时候不均衡,欠公平;不快,就是有的改革红利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到老百姓手里。所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统筹解决不多、不公、不快问题。一是把改革的红利、发展的红利做大,二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觉得公平,三是提高办事效率,不要让老百姓能够获得的这个“获得感”等太久。

  张映梅:要增加公平正义,我觉得首先设计改革方案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考虑到,怎么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地做到普惠,增加整体均衡的“获得感”。同时,搞好法治建设,充分运用好法律武器,感觉到不公的时候有地方申诉,能够有效维权。再次,在具体执行层面要突破“肠梗阻”、“中梗阻”,把制度执行好,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破除潜规则、暗箱操作等,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杨奎:保障公平正义,加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方面面的监督非常重要。不公平还体现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之间,政策上要更加对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加大扶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

  【故事】 

  一对残疾夫妻的“获得” 

  1月26日上午,耒阳市五里牌街道办事处锡里村7组二级肢体残疾人彭学良,从银行取回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今年1月起,刚刚出台不久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就发放到位了。

  “好政策,就是百姓得实惠。”彭学良和一级视力残疾的妻子资小雪非常开心,开始细算自家每年实打实的政策收入:6000元!细算下来,夫妻俩才清楚自家兜里有了政府6000元的保障。

  我们也来看看夫妻俩补贴明细:从今年起,彭学良、资小雪两个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每人每月13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5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40元,彭学良还享受国家“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托养项目”每月资助的50元。这些统计起来,全家每月固定福利补贴收入是490元,每年固定收入5880元,加上各级政府零星救助和资助,全年收入就是6000多元。

  为了方便彭学良出行,耒阳市残联还投入1万多元为他家做了无障碍设施改造,让他的轮椅可以在卧室、卫生间、厨房穿梭自如,低矮灶台等配置,让他的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彭学良不仅享受了政策保障,还有就业帮扶。2015年,耒阳市残联安排他免费参加两期家电维修培训班,还给他提供了1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当年7月,彭学良在自己家里开一个小的家电维修点,37岁的他如今也靠双手谋生,一个月能收入500元,家中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

  谈起未来的打算,彭学良想再学点电脑操作技能,提高家电维修技术,妻子想学习盲人按摩技能,然后开一个盲人按摩店,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