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8-11-17 07:44 【字体:

  最需要最紧缺的是从‘0’到‘1’的研究成果”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

张希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当前,在引才方面常存在一个误区,过于重视有‘帽子’的人才,而对初出茅庐、没有‘帽子’的青年才俊重视不够。”

  “社会与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的驱动,而科技创新根植于基础研究。”11月16日,来湘出席创新型省份建设院士咨询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表示,基础研究创造了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当前最需要最紧缺的就是从“0”到“1”的研究成果,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为从创新大省变成创新强省夯实根基。

  “很高兴能够回到故乡,参加湖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研讨。”今年53岁的张希祖籍湖南长沙,是一名高分子化学家,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说到基础研究,张希解释说其常常由科学家的兴趣驱动,依靠科学家的奇思妙想进行无中生有的创新。“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突破,往往是因为科学家敏锐地抓住了实验中某个偶然或异常的现象,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直是国家与科技界的一座桥梁。张希介绍说,基金委将建立以“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审机制,希望在未来5至10年,孕育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在基础研究方面,2018年湖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到了1300余项,经费超过6亿元。张希建议湖南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给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多稳定支持,使这些单位的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地开展前沿探索研究。

  “当前,在引才方面存在一个误区,过于重视有‘帽子’的人才,而对初出茅庐、没有‘帽子’的青年才俊重视不够。”张希说,大多数创新性成果都是年轻人做出来的,要采取措施及早发掘并及时支持那些还没有“帽子”的优秀年轻人,在他们最富于创造力而又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这不仅将有助于产出优秀的创新成果,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湖南的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和稳定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

  另外,张希还建议充分发挥湖南科教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支持各方通过资金或技术入股方式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协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使科研成果能更快更好落地,同时针对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真正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技成果。

  (文/ 周帙恒)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吕菊兰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

75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