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民生大餐”的十二道湘味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1-25 09:25 【字体:

  去年初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许达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庄严承诺:办好12件重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一年来,湖南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全力烹制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大餐”。截至2018年底,12件民生实事14项指标全部如期圆满完成。

  连日来,湘伴君的同事们分赴全省各地,在田间地头、车间学校、房前屋后,触摸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一道道“湘”味满满的“民生大餐”,正是幸福的味道。

  1、就业就在家门口

  1月22日,湘潭市岳塘区,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张筱婧,目前在一家物业公司任职。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颠沛流离10多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1月22日下午,在湘潭市岳塘区的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张筱婧,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今年50岁的张筱婧,原是湘潭纺织印染厂职工。她1987年进厂,2000年被买断工龄后下岗失业。当时,她还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

  上有七旬父母,下有年幼女儿,张筱婧必须想办法挣钱。她在街上卖过羊肉串、卖过被套被单、还开过饮食店,都因为生意不好关了门。因为父母身体不好,2018年,在外打工的张筱婧不得不回到岳塘区,照顾父母的同时,也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已经是快50岁的人,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去了很多家公司应聘都被拒绝,他们招人都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张筱婧说。

  社区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推荐她到湘潭市就业安置基地公司——湖南金地物业有限公司应聘。

  2018年3月,张筱婧正式成为金地物业的一员。如今,她每个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3000元左右,还买了保险,住进了廉租房。“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张筱婧感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越来越多像张筱婧这样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湘乡人肖泽,在外地打工多年,一直有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他回乡创业,在岳塘区创办了一家汽车生活馆。创业带动就业,汽车生活馆为当地提供了21个就业岗位,肖泽也被评为湘潭市自主创业就业先进个人。

  从湘钢下岗的丁磊,去年8月在肖泽的汽车生活馆重新就业,成为一名洗车工。靠着吃苦耐劳,他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回乡创业,既发展了事业,也带动了就业,让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乡人能有一份收入,这是一件好事。”肖泽说。

  2、脱贫致富路通了

  1月22日,醴陵市官庄镇官庄村,入村到户的乡村公路。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1月22日,三湘大地露出了久违的阳光。

  醴陵市官庄镇官庄村下冲组一段新修的水泥路上,不少村民在晒太阳,孩子们开心地跑来跑去。

  记者随意走进一栋两层的楼房,主人程鹏连忙招呼泡茶。

  “门前的路修好后,出门都不要换鞋了。”程鹏笑着说。

  程鹏家门前的水泥路,是2018年11月通车的。以前这里是一条烂泥巴路,下雨天出门,都要换雨靴。程鹏家养猪多年,目前还存栏数十头。“以前只要下雨,饲料车就开不进来,出栏的猪运不出去。现在不管天晴下雨都不影响,饲料可以直接运到猪圈。”

  官庄村村委会主任宋和平介绍,下冲组的这段通组公路,长600米,通车后极大地便利了下冲组的26户人家,村民出行、小孩子上学放学都方便多了。

  一镇之隔的枫林镇隆兴坳村,是老一辈革命家耿飚的故里。

  该村从漆家老屋至漆家祠这段800多米的路,是5个组500多户人家的必经之路。去年12月1日,这段路经过硬化后通车。“路修好后,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帮了大忙。”该村村民、醴陵鲲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见河走在新修的路上,踌躇满志。

  2017年,在外做建材生意的付见河,回到老家隆兴坳村,和人一起合伙发展现代立体农业。他们引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巨型稻,稻下套养青蛙、泥鳅等,亩产值超过4万元。目前基地面积达300多亩。

  “公司刚成立时,这里还是一条泥巴路,运材料的车辆进出极不方便。”付见河说,路修好后,基地80多吨稻谷运出去不愁了,也方便了外地游客来参观。公司为村民提供了固定岗位20余个,农忙时还得临时招工,带动了村里人就业、脱贫。

  3、一湾碧水水长清

  “您已进入白沙长河小河咀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月22日,自沅江白沙大桥往西驶入长春垸大堤,一块醒目的标牌跃入眼帘。

  眼前的这片广阔水域,是沅江城区30万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极目望去,一湾碧水蜿蜒流淌,波光粼粼如绸缎般铺开。

  “保护水源地,我们下了大力气,动了真格。”同行的沅江市政府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障饮水安全,沅江划定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以雷霆手段展开专项整治, 坚决取缔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先后拆除12家砂石堆场、5家企业、2栋别墅,撤除保护区所有养殖网箱。 “一声令下,说拆就拆了,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长春垸大堤右岸,一大片新植的橘苗在风中摇曳,这里原来是天成环保砖厂的生产基地,全面拆除后随即全面复绿,河岸青青,再无曾经的喧嚣与污染。

  “我们这里划为保护区后,空气好多啦,再没有以前臭烘烘的气味了。” 新湾镇桥北村70岁的胡小山老人笑呵呵地说。桥北村大部分村域处于小河咀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以前,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给水源地带来污染隐患。当地政府投资近160万元在村里建设了310个四格净化池,生活污水全部入池净化处理,村里垃圾也由专业公司收集、转运,统一焚烧填埋,老百姓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保护好水源地,我们都有责任。”村委会主任文辉说。

  目前,小河咀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

  4、“浊水村”喝上干净水

  1月21日,平江县长寿水厂,花园式的水厂环境优美。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1月21日,迎着冬日的暖阳,平江县三阳乡新合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厨房内热气腾腾,各色菜肴都在预备中,一派喜迎新年的景象。

  走进76岁村民钟牡丹家,记者看到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老人乐呵呵地说:“以前住着茅草土砖房,可没这样舒服亮敞,当初说要搬,我就担心没水吃,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搬下山来,过上这样舒服的好生活了。”

  新合村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因位于三阳乡的浊水片区,人称“浊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周裕民介绍,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靠井喝水,可井水里泥沙掺杂,喝的是名副其实的“浊水”,能喝上干净水是祖祖辈辈的期盼。2015年,在全省的乡镇区划调整中,“浊水村”被并成了“新合村”,但“浊水”的现状没有改变。

  近年来,新合村单村集中饮水工程建设被提上日程,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都配套了奖补资金。村里共筹集210万元,开始向“浊水”宣战。在离村子4公里的高山上新建一取水处,新建日处理400吨水量的慢滤池和容量140吨的清水池,铺设1.8万米管道送到了全村530多户。2018年开始,新合村2800多村民喝上了安全干净的放心水,彻底告别了“浊水”。

  水清了,路通了,房子建好了,大伙儿纷纷告别了故土,来到了新家园。乡村退休教师赖永兴不禁赞美:“甘美的清泉流进家家户户,党和政府为民情也流进百姓心田!”

  2016年,平江供水枢纽工程开始动工,黄金洞水库成为优质水源地,2019年春节前能向平江县城及周边的长寿镇、木金乡等14个乡镇提供优质水源,日供水10万吨,彻底提升城乡近50万人饮水质量。

  5、电力“点亮”好日子

  1月22日,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施工队在架设电杆。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己亥年春节将至,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最火爆的年货当属各种电器:全自动洗衣机、空调、电烤火炉、电热水器……仔细一看,不得了,都是几千瓦以上的大功率电器!

  “现在村里的电带得动、稳得很,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啦!”村民刘伟格的话语里,满是得意。

  村党支部书记刘泽荣还记得,以前村里用电要“看日子”:“刮风下雨不能用,过年过节不好用。”遇上用电高峰期,家里的洗衣机转得比拉磨的驴还慢;一到冬天下雪冰冻,山上就时常倒杆断线停电,一停就是两三天到一个星期。

  因为山高路远、缺电“卡脖子”,深度贫困村——小河村的摘帽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改变发生在去年夏天。村里来了国网新邵县供电公司的农村电网改造施工队。三个月时间里,工作队员们克服高温、高海拔作业的困难,在平均海拔700米的山上架起了4公里长的高压线路、10公里长的低压线路,新装改装了5台变压器,该村的农网户均配变容量也提升到县城的标准,可保证“管用20年”。

  小河村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日照充足,国网邵阳市供电公司又在村里建起了一座60千瓦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后每年能为村里增加5万元的集体收入。

  “电力马达的动力足了,小河村的发展后劲就足了。”刘泽荣信心满满地说,“村里的茶叶、木耳加工车间正准备投产,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6、老少齐圆“安居梦”

  1月21日,衡南县廖田镇曙光村,黄小桃在经过危房改造后的家中准备过年食品。 傅聪 摄

  1月21日,衡南县廖田镇曙光村冷雨淅沥,一排排镶嵌瓷砖黛瓦的农家新房掩映在绿树翠竹间,给寒冬的山村涂抹上喜庆,整洁的水泥路绵延至远方……这是村上危房改造后的新貌。

  “没想到这个岁数,还能享受到国家利好政策。”2个月前,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小桃住进新房,圆了数十年的安居梦。前些年,老人一直寻思着把破旧的土坯房翻修。几年前,老伴重病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建房计划一再搁浅。

  2018年初,经层层核查,黄小桃家享受农村危改项目。政府补助3万余元,老人自筹5万块钱,将危房拆除重建。

  连续一个月的冬雨,再也没能撩动黄小桃的忧愁。以前,只要下雨,家里锅碗瓢盆齐上阵接漏,“新房舒适不漏水,安心迎接吉祥年。”

  和黄小桃一样,衡阳珠晖区和平乡东山村久居棚户区的“80后”李文也有了新家,即将告别蜗居多年的破旧小平房,搬入电梯上下楼、人车分流、有物业安保的棚改安置区。该小区共14栋,有2708套住房。

  站在阳台上,俯瞰不远处的湘江,李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小区医疗教育配套都不错,孩子以后读书也方便。”

  2018年,衡阳农村危房改造12958户。棚户区开工46个项目,基本建成23054套(含往年接转),排名全省第一。

  7、“龙须沟”变“城市明珠”

  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散发恶臭。75岁的永州市居民唐远球老人,曾经就生活在这样一条“龙须沟”附近。

  唐远球老人居住在永州市冷水滩区梧桐街道,住处几百米外,有一个白竹亭水库。水库地处城区,被居民小区包围。曾经,生活污水直排水库,水体发黑,浮萍丛生,没有被浮萍覆盖的水面则漂浮着垃圾和死鱼。水库一角曾经还有一家养殖场,猪粪水也排到了水库里。“那个水呀,相当臭!”唐远球老人说,那时候在家中都不敢开窗。

  2016年以来,永州市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白竹亭水库被纳入治理项目,永州市投入8000万元,新建6公里污水支管,将附近居民生活污水送入市政污水管网,清理淤泥,新增绿化带,新建了休闲设施,昔日“龙须沟”大变身。

  现在,唐远球老人每天吃过晚饭就会到白竹亭水库边散步,沿着绿化带走一走,再也闻不到臭味,眼前所见,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和清澈干净的水面。老人笑眯眯地说,在这样的地方散步身心舒泰,延年益寿。

  邓谋达先生也在白竹亭水库附近住了十多年,目睹了水库的华丽“变身”。1月21日下午,他一边带着5岁的孙子在水库边散步,一边清理绿化带中掉落的垃圾。他告诉记者,这颗“城市明珠”来之不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8、大班额“消肿”“瘦身”

  1月21日,湘南学院附属小学,孩子们在教室里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1月21日,湘南学院附属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聚在教室内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以前转身说话都困难,哪能玩游戏呀!”孩子们说。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的60个教学班以前全是大班额,一墙之隔的郴州市文联却有不少闲置的办公用房。去年,郴州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市文联与市教育局合并办公,将腾退的5层办公楼整体划拨给湘南附小。

  “预计今年秋天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的办公室、科学实验室、舞蹈室等都有了着落。”副校长刘冬萍告诉记者。

  为了让学生更舒适,学校又从教师办公室中“挤”出了几间教室,确保2018年秋季招收的一年级每班不超过45个孩子。

  独立的储物格、分隔的卫生工具间……郴州市第十九完小四年级四班的伍芸熙和同学们已经享受到了班级“瘦身”的福利。2018年秋季,全校近2000名师生全搬进了崭新的校舍学习办公,而在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市人防办的家属楼。

  “原来学校只有20间教室,最多的班级有80多个孩子。”校党支部书记王珏琳介绍说,得知学校的困难后,北湖区委、区政府做通了隔壁院落49户居民的搬迁工作,一座拥有37间高规格教室的新教学楼在此拔地而起。

  伍芸熙很喜欢自己的新教室。“不再担心一起身就会撞倒后排同学的书,不再沮丧上课总是轮不上自己发言,不用盼着体育课才能呼吸新鲜空气……”她说,现在上课更认真,心情也更愉悦了。“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班主任谢军补充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郴州市共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3984个,其中超大班额2431个,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9、“两癌”筛查“筛”出健康

  1月22日下午4时,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牌楼村,黄丽琼从自家菜园里摘了一些菜,蹲在屋前蓄水池边,拧开水龙头,洗菜、择菜,手脚麻利。“手术后不能干重活,做做家务还是可以的。”黄丽琼笑着对记者说。

  黄丽琼去年做了乳腺癌手术,身体正在逐步恢复中。相比刚刚得知罹患乳腺癌时的阴霾,黄丽琼现在的心情已经明朗了很多。

  “如果不是有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这个项目,我自己肯定不会想起要去医院做检查。”谈到这个,黄丽琼深感庆幸。2017年,村里的妇女主任上门,通知她去镇卫生院做免费的“两癌”筛查。那是黄丽琼第一次听到“两癌”这个词,也第一次了解到,乳腺癌和宫颈癌如果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的。

  没想到,检查结果出来,给了黄丽琼一个晴天霹雳。她马上又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确诊。2018年2月,接受了手术治疗。因为发现得早,手术效果不错。

  黄丽琼家境并不宽裕,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乳腺癌手术加上术后化疗,一共花费了十多万元,医保报销之后,自付部分还有五六万元。令她欣慰的是,村妇女主任告诉她,已经为她申请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金,不久之后,一万元救助金将直接打到她的账户上。

  在怀化市,去年有105520名适龄农村妇女接受了免费“两癌”筛查,其中317名确诊为乳腺癌、宫颈癌的贫困母亲获得救助金资助。

  10、“准妈妈”省下奶粉钱

  1月23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在抽血做免费产前筛查。 傅聪 摄

  1月23日上午,二孩妈妈张让林到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怀大宝时没在长沙待产,就没花钱做这些检查。现在户口已转入长沙,能免费享受产前筛查,不花钱也心安。”

  张让林坦言,不管生儿生女,只要健康就好。她一个同事之前怀孕时没做产前筛查,后检查发现胎儿大脑发育不良,无奈引产,“现在,那个同事也喜怀二孩,一切顺利,我们会互相监督对方按时做产检。”

  与怀第一个孩子时的紧张相比,32岁的二孩妈妈魏小波多了些从容。她是高龄瘢痕子宫,属高危产妇,胎儿已满28周,庆幸所有产前筛查结果都正常。

  魏小波是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护人员,懂得科学产检对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就可以预约做产前筛查,免费又省心。”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高龄孕妇明显增多,胎儿发生畸形风险随之上升。去年4月,长沙市启动健康民生项目,将产前筛查纳入民生实事中。2018年,长沙市共完成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60748人,发现高风险和其他染色体异常487例,通过产前诊断确诊并引产177例染色体病胎儿。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副主任医师贺骏算了一笔账,以前孕妇做一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要1980元,现在免费了,能为“准妈妈”省下不少奶粉钱。

  11、助残暖心传递爱

  1月23日,龙山县红岩溪镇统西村,65岁的言语一级残疾人谭云翠展示“扶贫补贴明白折”。 曾祥辉 摄

  “大孙女在清华大学读大三,今年回来过年呢。这几天我们天天出门,盼着能接上孙女。”1月23日中午,冬日暖阳中,71岁的田邦杰将碗筷洗刷完后,将轮椅上的老伴张寿珍推出屋外,边散步边盼望着孙女的归来。

  田邦杰和张寿珍住在龙山县民安街道城郊社区。2002年,就在两位老人准备颐养天年时,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孙女。2007年,张寿珍又突发脑溢血偏瘫,接二连三的劫难,使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

  茫然不知所措时,一只巨大的“手”托住了这个困难的家庭。

  街道和社区了解到情况,为张寿珍申请了二级残疾证,全家4口都可享受城市低保,每月补贴1000多元。生活有了着落后,孙女的学费也获得救助,从小学到大学,无缝支撑两个孙女顺利升学。

  “我以为这样的好政策就已经享受到头了,可党和政府给我们的惊喜接二连三!” 张寿珍说。

  龙山县民政局副局长吴国祥介绍,2018年龙山县政府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两项补贴”)标准从省里要求的每人每月最低55元提高至100元,不仅如此,全县还率先将三、四级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等纳入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范畴。去年,龙山县共为8169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733.18万元,其中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78.52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54.66万元。

  张寿珍掏出一张存折,去年的2400元补贴已悉数到账。老人说:“这攒了一年的温暖钱,一部分给孙女上大学用,另一部分留着补贴家用。”

  12、不让困难群众掉队

  54岁的向菊香大姐剥开一个橘子,细细地喂到女儿嘴里,看到女儿吃得欢畅,笑意溢满面庞。

  这是桃源县幸福佳苑小区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小小的两室一厅,被向大姐收拾得一尘不染,几盆常见绿植精心摆放在客厅一角,透出女主人的贤惠与巧思。

  1987年,向菊香的女儿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一级智力残疾,如今31岁了,仍如两岁孩童般懵懂,生活无法自理。孩子父亲扛不住,和向大姐离了婚。这么多年来,向菊香独自抚养孩子,尝尽艰难。一次下班回来,发现女儿把大小便都拉在了身上;又一次,女儿冬天烤火,腿被大面积烧伤。“那些年,真是太绝望了。”

  2010年,在当地民政部门帮助下,向大姐和女儿被纳入了低保范畴,每月200元/人。此后,低保补助标准逐年上涨,2016年涨到每月300元/人,2018年又涨到了每月450元/人,加上女儿每个月110元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助,“现在,我们一个月有1010元,生活基本够用,不用再出去打工,可以全心全意在家里照顾女儿。”

  更让向大姐感到幸福的是,2017年,政府帮助她申请住进了廉租房,每月只要100元租金,“现在的生活,我特别知足,特别感恩。”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桃源县民政局局长祁怀鑫告诉记者,2018年,桃源县城乡低保救助对象达17016人,保障标准和月人均救助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真正起到了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兜底”的作用。

信息来源: 湘伴      责任编辑: 罗雅琴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2018,“民生大餐”的十二道湘味

745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