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喇叭承诺”背后的担忧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7-23 07:48 【字体:

  笔者在湘西农村采访时遇到一件“怪事”:省驻村工作队来了之后,建了十来个项目,新的综合楼也建起来了。每建一个项目,按照村支两委的约定,村干都要通过有线喇叭向全体村民喊话,承诺“某项目某某楼不是我个人的、收益全部归集体”。干部高声喊,村民默默听,效果尚不得而知。但这种多少有些奇怪的做法背后,其实是贫困群众对未来的担忧,比如工作队撤走后,村集体收益分配能否继续兼顾效率和公平,各种花费千辛万苦建起来的产业能否接续顺利发展。

  在不少地方,驻村工作队人手少、任务重、考核多、压力大,导致一些人只注重眼前效果,即使有长远规划,换了人可能就换了思路。一些企业家参与扶贫,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工作队来的,工作队换人、收队,会有一些企业也跟着撤离,部分扶贫产业可能会因失去企业的帮扶而倒下。为了规避风险,有的驻村工作队在产业和品种上做文章,但一旦工作队撤走,很难说项目不会陷入“人走茶凉”的尴尬。

  告别短期行为,为贫困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真正做到“一任接着一任干”,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前期带着贫困群众干,但后期要放手,让他们独当一面。同时要提升组织化水平,将党组织建到产业链条上,在各个新兴产业建立党小组,把年轻人配置到产业发展上去,为“头雁”领飞创造条件。同时,在产业带头人中择优选拔一批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形成基层治理新的人才梯队、人事结构。提升群众参与度,可以将合作社升级为由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公司,面向市场建立一整套正规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分配环节,村集体每年利润除了存留部分用于发展的资金,其余用作分红,两者占比多少可以因地而异,但一定要达到用真金白银鼓舞干劲的目的。

  规划设计好扶贫产业,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连接,实行集体经济公司化运作制度,既有远期合约的概念,又有回购和激励的因素,还充分考虑村民的满意、集体经济的保障、财政及捐赠资金的安全,才能把健康发展的产业留在村里,使之持续转换为贫困户的致富动能。

  (文/ 周静文)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范博洋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读懂“喇叭承诺”背后的担忧

898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