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民生育新才 聚力科创兴三湘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1-12 07:16 【字体:

  教育是民生之基,创新是发展之翼。11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专场),系统回顾五年来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显著成就。

  “十四五”期间,湖南教育系统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在夯实民生基石中彰显温度,在锻造人才引擎中展现力度,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提升效度,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夯实民生基石,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走进张家界天门中学,一座承载着诸多功能与发展愿景的“特立科教楼”巍然屹立。这是一座集科教、实验、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教楼,包括13间理化生实验室,还有舞蹈房、画室、会议室,均配备了信息化设施。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非常激动和兴奋。特立科教楼的投入使用为我们学科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让我们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张家界天门中学化学教师田金花说。

  徐特立项目是湖南省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2003年启动,2025年1月全面建成投用,带动全省县中新增优质公办学位6.6万个。

  类似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还有许多。“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办学位建设,持续将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芙蓉学校建设、“徐特立项目”等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增加学位190多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达95.72%。

  不仅要学得好,更要立好志、健身心。湖南出台《湖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芳草计划”为湖湘思政总品牌,开展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岳麓书院”大思政课、“青春学习堂”短视频大赛等卓有成效的活动;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出台《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构建法治化保障体系,并配备2.1万余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十四五”以来,全省中小学新增体育场馆面积129万平方米,建设136个示范性智慧操场,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

  锻造人才引擎,为现代产业赋能提质

  11月4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内,机械臂正模拟精细“手术”,三维影像与实时腔镜画面无缝融合,尽显未来医疗雏形。“我们依托国家重大项目来培育学生,致力于打通‘教育—科技—产业’全链条。”负责人介绍。

  在这一模式下,该中心研制出国内首条航空发动机多机器人协同制造自动化柔性生产线、高端制药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等具体成果,获8项国家科技奖励、13项省部级一等奖。

  这是湖南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为全省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湖南高校集中了全省75%的重点实验室,产出了75%的国家科技奖励,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如今,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持续深化。在中南大学11月2日举行的“数智融通·产业重构”校企对接会上,校友企业“下单”技术难题,学院带着技术揭榜,签约额破千万元。数据显示,全省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1年的19.3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6.80亿元,省内转化比例也从45.38%提升至52.93%。

  在职业教育领域,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成果同样显著。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湖南锻造出一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职教湘军”。

  在先进制造领域,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在多个龙头企业参与攻克“卡脖子”技术,有力支持了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在服务“湘字号”品牌方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已累计为湘菜产业输送超万名专业人才;在产教融合方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三一重工等本土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毕业生留湘率超过85%,有效支撑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

  截至目前,湖南已建成30所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150个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21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5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54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482个技术创新平台。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晨光里,石滩乡真塘完小的操场上响起悠扬童声,留守儿童合唱团孩子们的清亮歌声与山间鸟鸣交织;洣水镇幸福完全小学的操场上,全校的孩子正在整齐划一地练着武术健身操,他们眼神坚定,嘴里念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这些是衡东县教育局推广全员文体活动的一个缩影。2024年8月,湖南在全国首推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积极推行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运动2小时。“现在每天都有体育课,感觉学习起来精力更充沛了!”洣水镇幸福完全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说。通过严格落实“课间15分钟”“高中双休”等举措,湖南的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止全员文体,“十四五”以来,湖南在教育领域创新探索了许多举措。我省积极应对学龄人口“排浪式”变化,超前谋划推动中小学布局和师资配置优化调整;在高校探索推动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教育厅拿出2.4亿元资金支持中南大学等5所大学建设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支持大学生创业“七个一”行动,湖南构建了全方位的创业支持生态;以赛促创,首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便吸引了海内外4.04万个项目报名,激烈角逐后,23个优质项目获得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投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湖南省教育厅厅长高山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教育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文/蒋诗雨 沈可心 曾曦瑶)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锚定民生育新才 聚力科创兴三湘

33846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