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 湖南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高地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9-18 07:41 【字体:

  金秋时节,群贤毕至。

  9月18日至19日,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将在长沙举行。

  800余位海内外湘籍以及与湖南渊源深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齐聚星城,共绘“智汇潇湘”的壮阔蓝图。

  发挥“湘智”人才在战略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湘智兴湘”是湖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落子,是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的重要实践。

  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富远见的布局。

  湖南,正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精准引才

  “4+4科创工程”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

  9月16日,记者走进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科研人员正围着显微镜观察牙髓干细胞的生长状态。

  “这是王松灵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再生技术,目前进入攻坚阶段。”湘雅口腔医院院长刘欧胜介绍,王松灵是我国口腔医学界诞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将院士工作站建在湖南。

  目前,该工作站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5年来获批5个省级平台、160余项科研项目,3项成果成功转化,4款中试产品即将推向市场。

  这样的高能级平台,在湖南已形成“梯队布局”。目前,全省共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50家、专家工作站244家、博士创新站250家,“三站”建设共集聚高层次人才2915人,累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近万项。

  “湖南的土壤,能结出科技创新的‘硬果子’。”5年前,远在加拿大的贾高峰博士看中了湖南一流的科研平台与尊重创新、支持突破的工作氛围,选择加盟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带着先进技术来到湖南,攻克种业“卡脖子”难题。

  5年间,他和团队建成国际领先的全基因组选择平台,培育出50个创新材料,其中已有6个进入省级区域试验阶段。“这些品种既具备高产优质的特性,又能很好地抵御病虫害。”在贾高峰看来,“扎根湖南,就是扎根中国种业的未来。”

  如今,勠力打造种业“硅谷”的岳麓山实验室集聚了10余位两院院士;包含该实验室在内的省“4+4科创工程”集聚科研人才3000余名;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累计引育389家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200余名。

  创新图谱铺开的背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高度重视。

  湖南将“湘智兴湘”与“校友回湘”“湘商回归”同步部署,深入实施“芙蓉计划”,布局建设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从政策通道到平台载体,从本土人才回流到全球智力集聚,三湘大地正以全方位的举措,让各类英才在这片热土找到逐梦的舞台。

  系统育才

  26岁青年人才也可挑大梁

  人才引进播下希望的种子,此后还需精心培育,让种子茁壮成长。

  “这是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体检仪’,每一度电的贸易结算都靠它算准。”9月15日,威胜集团有限公司关口计量事业部总工程师汪攀向记者介绍他牵头研发的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已在多个省份应用,产值达6000余万元。

  2023年,博士后出站的他在威胜集团攻关该产品时,卡在了最关键的“误差特性评估测试”上,“这就像让‘体检仪’给自己校准精度,丝毫马虎不得。”

  汪攀介绍,当时,他们的产学研“搭子”中南大学团队伸出援手,公司团队又将纸上的理论变成了手上的“功夫”。最终,产品通过多个第三方机构测试,并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不仅守住了电能结算的公平,也让团队在实战里‘炼’出了真本事。”汪攀说。

  以人才担项目,以项目出成果。

  对于顶尖人才,湖南支持“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支持。

  对于青年科技人才,湖南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方式,鼓励有能力者脱颖而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让高校团队与企业共同攻坚,解决技术瓶颈。

  今年7月,湖南新立项220余项省重点研发计划。该计划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省内力量+省外资源”联合攻关,企业牵头的项目占比超六成,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占比近九成。

  值得一提的是,81个项目负责人为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其中35岁以下39人,年龄最小的仅26岁。

  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

  湖南努力让科技人才,无论是顶尖专家还是青年英才,都找到成就事业、实现价值的机会。

  暖心留才

  青年科技人才项目,两成经费可用于个人生活补助

  9月17日清晨7时,在长沙梅溪湖畔的家中,蔡晓华陪家人享用着早餐。

  13年前,已是国际血糖检测领域“顶流”的蔡晓华,在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波的诚邀下加入公司,拖家带口来到长沙。

  这些年,蔡晓华率团队研发出医用级血糖监测设备,应用于医疗机构快速检测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他们研发的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用在了基层诊所、医美口腔医疗机构,对常见病、慢性病、术前项目的快速检验,让“桌面检验科”成为现实。

  “在事业上,这里成就了我的梦想。”蔡晓华说,在湖南的生活,同样让他沉醉。“这里治安很好,同事很友善,生活有烟火气。”

  和蔡晓华一样,为威胜集团海外业务拓展市场的Pouya成了长沙的“活地图”,从橘子洲头的灯光秀到太平街的臭豆腐,他总能在朋友圈晒出最地道的“长沙味道”。

  “公司引进了26位外国专家。我们所作的调查显示,正是科技、产业、人才政策、生活环境的同频共振,才让大家‘安身’又‘安心’。”威胜集团副总裁李婷说。

  近年来,湖南出台措施,明确省级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经费的20%可用于个人生活补助;健全尽职免责、审慎监管和包容创新机制,为科创鼓劲,为实干者撑腰;设立金芙蓉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真正的留才,是让人才从“物理落脚”变为“情感扎根”。

  当事业的成就感、生活的归属感与地方的发展交融共生,“湘智兴湘”正成为人才与湖南共同书写的时代篇章。

  (文/王铭俊)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喻琢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 湖南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高地

3380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