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创新孕育千亿产业——永兴县“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侧记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12-01 07:46 【字体:

  “中国银都”永兴县境内没有银矿,却是中国第一大白银产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也居中国前列,创造了“无矿开采”的奇迹。

  永兴的稀贵金属冶炼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当时的永兴人就掌握了从各类废物中提炼金、银等稀贵金属的特殊工艺。300多年的“淘金”路上,一代代永兴人不断创新技艺、整合升级,有效推进稀贵金属产业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发展迈进。

  2016至2019年,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累计实现税金总额20.03亿元,其中工业产销环节实缴税收8.25亿元;今年前10个月,该县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16.8亿元,增长16.3%;预计全年园区技工贸收入将突破800亿元,其中稀贵金属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尤其是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前提下,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主导产业税收同比增长403%,全年有望达10亿元。

  永兴迈向千亿产业的步伐,铿锵有力。

  建平台,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永兴县将“中国银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县域经济首选战略,通过搭建产业平台,整合升级、靠大联强、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不断培育千亿集群。

  该县根据有关政策,制定完善《永兴县金银稀贵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金银及稀贵再生金属回收产业整合升级方案》《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报告——永兴县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战略发展规划》《永兴县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及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系列实施方案,“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的战略意图、产业规划、实现路径等日益优化。

  按照“1+4”工业体系培育要求,组建永兴县“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委一办三室(即专家委员会,银都战略办,政策研究室、综合信息室、项目建设室),建立“领导小组每月一次调度、一委一办定期召开会议、三室具体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

  走进柏林工业园,平坦开阔的道路一旁,一行行参天的柏树在湛蓝的天空下与白云相接,不远处是一幢幢整齐的居民楼,房前屋后绿草如茵,另一旁是园区内整齐划一的厂房。

  此番景象难与“危废”“冶炼”构成联想,正是这个公园一般的工业园区,聚集并培育了一批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龙头企业,与太和工业园一起成为永兴县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

  按照“锁边、复绿、提质、增效”原则,永兴县不断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建设,为稀贵金属产业夯实园区发展平台。总投资达1.5亿元的柏林、太和工业园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3万吨。检测检验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等生产配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该县园区正朝着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

  根据永兴县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永兴正在建设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林工业园、太和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集中区,推动产业项目集群进园,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脉,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目前,永兴县已形成了循环经济工业园精深加工区和服务平台区,柏林、太和工业园为综合回收区,园区错位发展、耦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培育了众德环保、金业环保、永鑫环保、雄风环保等综合回收骨干企业,贵研资源与阳光贵金属、联合国银等精深加工骨干企业。

  今年,全县园区预计可生产黄金6.5吨、白银2530吨(约占全国30%)、铋6550吨(约占全国65%)、碲600吨(约占全国60%),其他有色金属19万吨,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及稀贵金属产业产值将再上新台阶,不仅全面落实了湖南省委巡视整改要求,而且千亿产业目标正一步步靠近。

  重环保,坚持绿色创新发展

  永兴在发展金银产业的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严格把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园区以及入园企业三个层次的环评关。

  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围绕循环经济,永兴构建完善了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园区内企业间物质循环、园区间企业物质循环、县域基地内物质循环“四大循环体系”,实现危废资源最大化回收利用、终极无害化处理。

  在具体实施上,永兴探索了园区集中治污的新模式。在永兴县太和工业园建设了该省第一个废气集中处理站,投资1.8亿元建设了废渣终极处理中心,投资1.2亿元建设了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心,废渣、废液、废气均达排放标准。

  湖南省首家县级固体废物管理站也在当地建立。该县不仅组建了高规格的环保执法大队,还在所有乡镇都设立了环保站,构建了县乡企三级联动的环境监管网络体系。

  同时,制定并落实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总体方案、实施细则、考核办法,20项重点攻坚任务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夏季攻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稀贵金属行业“清废”行动等专项整治。

  “县里对132家稀贵金属企业‘重新洗牌’,一步到位整合成30家集团化主体企业。”永兴县金银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旭日介绍,该县健全退出准入机制,取消6家未按要求开工建设及技改的主体企业资格,设立替补准入门槛。目前已有30家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主体企业、18家精深加工企业和8家环保处置类企业入驻园区。

  从企业、到园区再到整个产业,环保理念根植产业全流程。不仅相关产业企业环保投资均在4000万元以上,永兴县还牵头探索园区集中治污新模式,先后建设了格林美郴州市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置服务中心、废渣终极处理中心、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心以及全省第一个废气集中处理站,全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9%。

  目前,全县各园区正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示范工作,15家企业列入湖南省重点清洁生产企业名单,太和工业园周边土壤治理工程、两区四园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先后完工,其中园区6座污水处理厂均已联网运行,3.8万吨的日处理能力为全省最强。

  各企业也更加注重废水、废弃、废渣的循环利用和安全排放,鹏琨环保、金业环保等企业全面落实智慧工厂设计,打造了永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新的标杆。全县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态势持续向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目前,一个循环经济示范样板日渐清晰。

  也正因此,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三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国家涉重金属类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湖南省经济十强县、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两型社会示范县等金字招牌,相继落户永兴。

  抓创新,全面助推产业升级

  数据显示,通过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永兴每年可消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吨的工业“三废”。每年可从“三废”中回收生产黄金7吨、白银2100吨、铋6500吨、铂族金属8吨、其他有色金属20万吨。

  为充分利用白银等稀贵金属“资源”优势,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白银附加值。雄风环保科技公司研发的铅电解阳极泥洗水净化新工艺,可以让产品合格率从97%提高到99.9%,产出率提升3个百分点。主管公司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彭志平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近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逐年增加,让企业尝到了不少甜头。”

  “以创新为动力、向科技要效益”,永兴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把创新科技引进企业,逐步构建起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生态。

  通过积极引导企业研发应用先进生产工艺,走精深加工道路,永兴县已有20余家稀贵金属骨干企业与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开发生产925白银、硝酸银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取得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1项。

  该县还注重引导企业开展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低品位复杂物料稀贵金属清洁高效回收项目”“利用冶炼熔渣、CRT玻璃生产微晶玻璃板材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效益。

  另外,该县通过把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金银产品中,打造集实用、艺术、收藏等功能于一体的金银产品,先后开发出4大系列500多款银制品。

  近年来,永兴县共申请专利236件,专利授权162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8件,成为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县。

  通过技术创新,永兴县回收的稀贵金属,从金、银等少数几个品种,发展到包括金、银、钯、铂、铑等20余种。白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居全国前列。

  永兴县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已走上“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精深加工”之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节能环保产业,产业链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延伸。

  目前,该县有1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铋合金、钯材等3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被认定为环保型、科技型产品。在传统工艺与三维制图、3D打印等现代技术的结合下,该县先后开发出4大系列500多款银制品,大大提升了白银附加值。

  (文/李秉钧 何庆辉 代志刚 曾翔)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曹茜茜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郴州市】创新孕育千亿产业——永兴县“中国银都”首选发展战略侧记

13972408